冷爱,你好,我想问一个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一直关注你在公众号介绍自己成长经历的文字和视频,使我产生了共鸣,同时自己也想要规划好人生。
本人男生,今年37岁单身未婚,在稳定单位工作,单位属于保密性质,工龄10年有余。
由于工作环境闭塞,小圈子文化盛行,个人工作成绩与回报不成正比,有过新人时被领导出卖、工作上被霸凌,有过在领导岗位时被排挤和架空,被栽赃陷害的经历。
所以曾经两次辞职,一次是新人工作两年之后,另一次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五年前,但被家人亲戚劝说和单位领导拖延,加上自己这两次的准备也不充分,都是没想好未来的人生规划下冲动的决定,最终没有行动。
时光荏苒,10年已过,在今年初提出转岗(已在如今岗位工作7年)想在其它岗位锻炼自己做点业绩的要求被领导层否决后,彻底心凉(因为很多同事都转岗了,不过走的是歪门邪道,我是正经打报告)。
就像想要离婚的丈夫,对这个家没有一点念想,但自己在这个单位工作了10年,虽然跟着老同志学了不少本领,不过离开了单位,存在着这些本领根本用不上的一种尴尬情况。
今年一直在学韩语、计算机编程,为的是离开单位也能立足于社会。
我听从冷爱的建议,没有放弃学习英语,平时坚持跑步、健身、打球、锻炼身体。一直坚信要拥抱可能的未来,也在努力理财,用钱来生钱,保障自己生活之余再把钱投资出去并提升自己。
问题是自己37的年纪,所学习的这些知识能否使自己摆脱既讨厌现在的工作又不能马上离开的困境呢?希望得到你们团队的建议。
答:生活中,有很多像这个故事里的男主一样的人,他们的人生都在战术层面上打转。
比如,学韩语、学英语、然后学编程,跑跑步,有一些具体的做法,但缺乏了人生规划中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层次——战略层。
一个科学的人生规划,首先在战略层面,我们要确定自己的目标,自己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当大战略、大方向,要去向哪里确定之后,才谈得上战术层面的具体规划和操作,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抵达目的地。
如果一个人在战略层面很懒惰,甚至没有宏观战略层次的指导和规划,就算他在战术层面再勤奋,人生也会时常陷入一种茫然。
就像一只苍蝇乱转,好像每天都很忙,但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过着这样毫无战略和低效战术的人生。
所以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享进行人生规划时,关于战略和战术层面的一些问题。
1
第一方面,在战略层面,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认真想过。
我们究竟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能用哪些生活方式生活?
第一点,我们可选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生活方式其实有两大类:
第一种,固定式的生活。
所谓「固定式的生活」就有点像这位男士现在的生活:有一份稳定工作,十年不会换一次,更谈不上换一个生活所在地。他所生活的城市和所居住的地方,都是相对固定的。
第二种,移动式的生活。
移动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移动式的生活,是那种可能需要一直迁徙的生活。
这种迁徙,不仅是工作内容在迁徙,生活地点也在迁徙,甚至是所在地、所属的文化,都在迁徙。
第二点,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这两种生活方式,并没有谁高谁低。
当我们去评价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可以画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里包含三个维度:风险、收益、自由。
固定式的生活方式,获得了可规避的风险,也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但是牺牲了自由度。
而移动式的生活呢,获得了高自由度和高收益,但是一定会伴随着高风险。
以上这两种生活方式都各有优势和劣势,两种生活方式都可以选。但重要的是,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不要纠结,不要挣扎。
像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他就很纠结和挣扎。他想去过一种移动式的生活,但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又很诚实地留在固定式的生活当中。
而且可以坦率地说,他并没有经过真正的商业洗礼,而移动式的生活往往是商业的生活,经过商业生活洗礼之后他可能就会发现,移动式的生活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第三点,不管是选择固定式的生活还是移动式的生活都能把生活过好,选择了一种生活,就要认真地做,好好地做。
就像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我们村里面就有个大叔特别爱种田。
我能看得出来,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种田这件事情的:
一大早,他会去田里看一下庄稼长得好不好;
晚上再去田里溜一圈,“哎呀,这个水稻长得真好”。
大家能看得出来,他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件事,他享受这里面的所有过程,包括怎么播种,怎么插秧,庄稼收割完了之后把庄稼碾成米,然后再煮成香喷喷的大米饭,蹲在门口吃上一碗。
这就是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固定的田园生活。
确实,他没有很好的自由度,出不了远门,可能去趟城里都得惦记着赶紧回家给水稻放个水施个肥,但是他享受种田这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好了。
他家的庄稼,真的就是我们村上种的最好的。
可是故事里的这哥们,在单位不好好待,干活也没干到最好,既不喜欢做现在的事情又没有离开的勇气,在那整天怨声载道。
人生最害怕这样,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社会太黑暗,不好好干还整天负能量。就觉得是:别人给我穿小鞋;领导对我也不好;同事还排挤我了。
放下这些负能量,如果你觉得现在固定式的生活能过得下去,以后你就好好过。
你要是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你就去外面闯一闯,去过移动式的生活。
怕只怕你去试了移动式的生活后又说“还是我以前的工作好,至少旱涝保收,不用在这儿一天天有了上顿没下顿的”。
喜欢埋怨的人去了哪里都有埋怨,一定要放下这种执念。
2
第二个方面,无龄感,即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发现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说:唉,我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不能干那个也干不了,有点担心怎么办?
就像你说自己现在37岁,担心还能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
我想告诉你,这种年龄感的限制是你一定要突破的。
你的这种焦虑,让我想起在我快到30岁时,其实也特别焦虑。
焦虑的时候,我还总去问那些三十多岁的人三十岁之后是什么感受。
感觉好像到了三十岁,我的生命就要终止了一样,特别害怕失去青春,害怕自己以后再也不是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那种感觉了。
但是,这种焦虑感在我三十岁来到的那天晚上其实都没了,我很平静。甚至对我来说,三十多岁的我比二十多岁的我过得好多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也没那么注重健康,身体也没有现在那么好;甚至于我现在的时间、精力,都比我二十多岁还要充沛;而整体的见识、思维,也比二十多岁超出太多了。
这些都跟财富没有关系,这就是一个人的「年龄感」。
有的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但他们已经老了,他们未来的人生不会有任何向上的变化,他们不去认真经营自己的健康,身体机能已经迅速下降。
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了。
为什么一个人会觉得自己变老?其实是他停止了学习。
生命的密度没有那么强,丧失了生命力,不仅是物理身体机能上没有生命力,精神上也没有了生命力。
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两方面的贫瘠,就让人就停在那里了。
所以,像这样的人不出现焦虑,这就不正常了?因为停留在这种停滞状态,人就会焦虑。
最后总结一下:
当我们把整个生活方式,大战略定下来之后,我们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如果你打算继续待在现在这个岗位上,那就精益求精;你要是觉得这个岗位确实不合适,那你可以换一份工作,可以还是固定式的,你不用天天出差,也不用到处跑。
但是你要做,就要认真经营好。
如果你想换一种生活方式,进入移动式的生活,那你要知道,只有你进入了那种生活方式,你才能够学会那种生活。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就像你需要进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一样,你不能够在陆地上谈论自己在水里怎么做。你要进入那个生活方式,而不是嘴上说“我要走,然后又因为家人,领导各种原因走不了”,讲这些没有用,也没有意思。
综上,在战略层面确定下来要走哪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谈得上具体的战术。
比如,当我们去拥抱移动式生活的时候,学英语这类的行动才有意义。
你想出国了,可以用英语沟通;或者你去学习编程,想去了解一下最新的编程资讯,英语也很有用,因为很多编程的相关信息都用英文。
这时候,学英语这个具体的战术才能够为你的生活方式、大战略服务。
大家永远记住一点: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
如果我们迷失在小战术里,每天只是跑个步,学点英语,看着很忙,反而会忘记了生活的最终目的和方向。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如果你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就会疲于奔命,每一天都很累,有很强的疲惫感,因为不知道自己在跑什么,每天就瞎跑。
但当你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你不会累,因为你会分级别、分阶段地跑,你知道这一段应该跑一个什么样的节奏,这一段应该消耗多少体能,在哪里要停下来补水,在哪里要吃一个能量棒给自己加点能量。
这样你准备的这些小战术就全有用,你调节自己整个频率和补充能量的方式,所有的东西都有用了。这时候你的这些战术,都是在为人生的大战略服务。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想要认真规划自己人生的人:
人生规划最忌讳的就是只有战术没有战略,想要过好一生,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