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往事(6)

富弼不愿多谈同女真交易的内容,话锋一转,对范仲淹道:“梁山计划的核心部分是保护世子们安康,这方面不知大人觉得该如何处置为妥?”

  皇家争嫡,是谁也不愿无故介入的难题。当下仁宗几个皇子就争得死去活来,自顾不暇。本应该没精力去顾及根本无力问鼎的太祖子嗣,为何皇上和老师晏殊要制订如此庞大的计划去保护他们?谁又会让皇上都要偷偷摸摸的回避呢?范仲淹觉得如坠云雾。

  范仲淹想了想道:“龙潜江湖,自然要隐姓埋名,另外尽量避免外人接触,以防走漏风声。副使你看让太子德昭一脉,改作姓王,就说做琅琊王家子弟,德芳一脉,改作姓李,假作陇西李氏子弟如何?待日后风平浪静,再回归本姓无妨。如果能知道何人不利于世子,防范起来就更便利些。”

  富弼莞尔一笑,道:“大人怎的糊涂一时?难道忘了当日北面之礼乎?”

  这说的是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冬至庆典,天子年幼,同百官欲行朝拜之礼。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奏:“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而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当时这件事轰动朝野,太后此事后也慢慢收敛,经范仲淹多次劝奏,逐步还权给宋仁宗。当日,他的老师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批评他过于轻狂。范仲淹特此写封《上资政晏侍郎书》给老师,为自己辩解,其中写道:“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晏殊当即将这封信交给富弼抄写自铭记,让富弼以范仲淹为楷模。

  提起往事,范仲淹灵光一闪,晓得了准备坑害太祖后裔的背后黑手多半来自后宫,凄然说道:“煮豆燃萁,为何连邻家豆杆都不放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山往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