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与现实困难----《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五)

         新的课程改革旨在确立双重课程---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程。人们往往把两种课程对立起来认识,把学科课程结为“系统知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归结为“生活体验”。然而,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自都是在学习中组织“知识”和“经验”的课程。两者的差异不是“是知识还是经验”的问题,而在于“知识”与“经验”的组织方式的差异。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科课程所排除了的现代社会以及人类与人生的切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相架。“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得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针对我国学校传统课程的缺陷,即长久以来注重学科知识的理理解结构,偏重学术知识的灌输,造成科目林立,学习经验脱离生活脉络,学生不仅无法获得整体知识与经验,也不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知识传递的强势架构,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统整。但是,无论偏重“学科逻辑”还是偏重“生活逻辑”离 不 开“知 识”和“经 验” 两 个 要 素。而 且, 不 管 是“ 知 识”还 是“经验”,都是在学习主体的活动之中、在学习主体间的关系之中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任何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双重课程需要整体设计,这种设计需要体现两个原则。第一原则,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现代学校教育割断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脉络,使得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习成为被动的文字游戏和划一的个人主义竞争,大量学生处于被奴役、被淘汰的处境,丧失了学习的活力与社会意义。学生面对的与社会、“书本世界”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存在着三个断层经济、文化的断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断层;与现代学科发展的断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针对“书本世界”的三个断层而提出的另一种课程元素。第二原则,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打破知识与经验的一元对立的状态。生活与学术的交融,应当成为综合实成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的课程尽管冲击了传统的学科组织,并且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实践方式,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仍然面临种种挑战、困惑和危险。第一,认识层面的困惑,作为教学内容的“学校知识”,总是包含了理论知识和体验知识。双重课程要实现学术知识与生活体验的统整。第二,实践层面的困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通过四个“学习环”---理解与计划、行动与分享、省思、思考与的展开,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来解析问题,没有单一的标准修正答案,以直面有现实感的问题。从事真实性的学习课业,学生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真人真事参与。这样,有助于改进由于学科分化而产生的知识分制,把各个领域的学习关联起来,提升学习的现实性和效率。第三,制度层面的困惑。应试教育,特别是高考制度滞后造成的阻力,使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程改革不仅仅是用一种课程元素替代另一中课程元素而已,双重课程要素需要嵌入支持性的体制、机制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教学实践从行为主义范式,经由信息处理范式,过渡到建构主义范式。就是,从控制学习者行为的行为主义,转型为学习者自身挑战客观世界、发现其价值与意义,从而再建客观世界意义的建构主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需要这种教学范式的转型,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视点。未来数十年,种种形态的实践共同体将会产生,可以视为一种学习与实践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些教学理论从“知识的能动建构”出发,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等等,都是支撑教师的决策与行为所需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与现实困难----《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