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好好说话

图片发自App

提到好好说话,我会想到在喜马拉雅上的《好好说话》口才培训节目,我虽然只听一少半,也学到一些关于说话的一点点原则。

比如:跟老板请假(《好好说话》038期)请假的时候,要跟领导说清楚你需要请多久的假?你的工作进度是怎样?有没有人可以帮你跟进?

  今天大部分人的毛病居然讲的内容太少,而且太多。我以前讲话的时候,会不管我的客人听没听,反正我得吧啦吧啦的讲完,现在想来,客人心里一定是一万个白眼吧?

  我有时候发现我说的话:

1.缺少条理性,没有表达清楚

2.有时候又表达得过于沉长,没有直接说重点。

所以别人不能明白我说的意思,然后又要去解释一遍。

吴军在书中:

  1.很多人讲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把它讲完了,告诉别人了,就算完事儿了,却忽略了对方可能根本没有收到信息或者收到信息后忽视了的情况。

所以讲完后,要问对方“我讲的,你明白了?”,如果不能问,对方可能根本没记住你跟她说了什么。

2.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对方,而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比如我上午约一位顾客,给她了消息,但是对方没有回复,不代表她就知道了这个事情,所以我会在中午午饭的时候给她打电话确认情况,这样才能实现预约是否成功。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有一次去听课,那位老师讲:人都是被自己说服的。

想要说服别人,事实比口才更重要。

  说服别人的错误方法:先是攻击别人的信仰,然后背后指责他们的私生活,最后讲出自己看问题的新视角,证明自己比别人高明。这样一来,即使真理掌握在他的手里,别人在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正确方法: 不否定别人的信仰、生活方式,给一些引导意见。比如:知道女孩子明明皮肤黑,却买了一件不衬肤色的衣服,这个时候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意见,比如怎么搭配会看起来更亮色,更显人年轻。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你买的什么鬼衣服哦,穿在身上看上去又老又丑。”  即使你后面给的意见再好,人家也会从情感上拒绝你的建议。

对自己的家人,伴侣也需要好好说话。

(完)

古月楠曦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识》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