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别的时期,无论如何,我们也没有办法绕开疫情这个事实,去装作岁月静好的样子。所以在今天,也来一起面对这个话题。
2020第一课,我们要学会什么?
就在不久的以前,我们踌躇满志做着来年的规划,参加各种各样的年会,聚餐,表达了很多很多关于未来的祝福。我们走在当下,想在未来。收拾打包好2019年的收获,期待在2020年再一次续航。目标定下了,憧憬也有了,连如何实现的细节都想好了。在觥筹交错之间,仿佛已经看到了绽放在2020年底的笑脸。
然而,这一切关于未来的美好想象,戛然而止。
在我们准备好年夜饭的时候,在我们终于放下一身的重负,回转到家的时候。在我们计划好了无数种庆祝我们传统节日的时候。街上的红灯笼,喜气洋洋地亮着。家里的年货,静静地等着某一种仪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冠状病毒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眼帘,耳膜,想忽略都不行。
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传统新年,这大年初一到底怎么过。过去那些年,关于过年的方式,争执一直都在。在哪里?去谁家?是旅游还是乖乖地着。在这个新年,不用再作选择。
这些年,经济腾飞之后,我们的物质生活不再匮乏,对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多。每一天,各种各样的笑,各种各样的段子与调侃,让我们可以游戏生活中所有的一切。这种方式,在疫情的初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一边关注着确诊病例的数字,一边吃着似乎富足的食物,一边刷着永远也读不完的信息,一边又在暗示自己,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笑得继续。
这样的反应,无怪乎,一是觉得这件事情哪有那么严重,虽然大家都互相提醒很严重;二是觉得即使真的有那么严重,也离我没有那么近,就象是看着天边的云,哪怕一会儿有雨,落在自己身上能有几滴;三是觉得这件即使很严重,肯定会有人管的,轮不到自己,我只负责关注信息,边吃东西边吐槽就好了。
不会有太多人,觉得灾难真的会来临,真的会离自己很近。哪怕数字一天天翻新,哪怕媒体狂轰滥炸,从很多人的心底来说,还是,我,不,相,信。当然,这个不相信,不是指从客观层面上来说,而是从情感的角度,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从媒体所报道出来的信息来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闯卡的,不戴口罩的,辱骂检查人员的,这些人在被他人骂作神经病的时候,他们内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短视频,是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在关于这种现象给了一个定义,说这样的人,都是社会化不完全的人。她提出了这个概念,社会化。
社会化,到底是什么?
我记得,在之前有一期漫林有约里,说到青春期的孩子的特点,其中说到了一位台湾高中校长的话,她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家长和教师)18年的陪伴之后,很好地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人,这就是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所在。
而且,这件事情,青春期教育,是最后一次查漏补缺。错过了,就只好用一生来弥补。
岁月静好时,一切总是都可以隐而不现。如果社会性的突发事件来临,真正考验我们的,就是这个部分。社会化的概念,百度也可以查到。如果我们简单地来理解的话,就是要不断地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自然界,万跟万物与人之间的所有规则,协调一致。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带着自我个性化的部分,与整个自然界统一起来,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我可以用我个性化的部分去影响甚至改变通用性规则,通用性规划也可以影响我个性化的部分,以产生新的通用性规则。
那么,对于当下的疫情来说,我们首先清晰的是,自己这个个体,无法改变病毒的选择,让它不来传染自己。清晰这一点,就需要作好防护,要明白,如果自己不作出当下的妥协,就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后果,无论愿不愿意。
这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
那么多因戴口罩而产生的冲突,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明证,TA们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如果,就这个问题深究的话,姑且我们称之为人性的弱点。那么,人性的弱点的存在,也是事实。正于基于这样的事实,才会有相关的法规出台,来用强有力的方式,让意欲不接受现实者,接受,或者是屈服于当下的现实。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或许是阶段性的规定。在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花太多的时间,跟这少部分人,摆事实,讲道理,关注其心理。因为,病毒不等人去完全作准备,时间不允许。
一个因,对应一个果,简单明了。
如果要引用一个实例的话,那么,可以网上查阅一下湖北十堰市张湾区的战时管制文件。只有因果,没有为什么。
那么,透过这些现象,作为普通民众,到底要学会什么,又能够带给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呢?换句话说,在这次灾难逼到眼前,尚有喘息时间的时候,它教会了我们什么?
每一个人,在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一生当中,没有谁敢说自己的一生必定风和清明,波澜不惊。
我们可能会遇到一场灾难,或者不止一次。它可能是群体性的,也可能只属于自己。
它对于任何人可能都一样,也可能厚此薄彼。然而,就象郑州市在这次疫情中,快速反应建设小汤山医院一样,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创伤性事件,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或早或晚,或有意或无意。
这是一个事实,我们首先要尊重它。
那么,应对创伤,和修复创伤,就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次事件,我看到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这真是社会应急机制里,令人欣喜的进步。
往前看,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死了多少人,对于很多非亲历者,只是一个数字。对于亲历者,或者是与亲历者有亲密关系的人,就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对有的人说起来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和TA的社会关系来说,就是事故。这是视角的不同,也是因距离而产生的差异。但是,不可以忽略。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记得有媒体在呼吁,心理辅导要跟上。但是,在那个时候,所做的工作,和引起的重视,依然是沧海一粟。
即使,是在当时,做了这项工作,那么最多也只是修补,对于伤害这件事,尽量减少次生灾害,而根本无法修复到最初。
生命课程,是我们的传统教育里,非常缺乏的一环。同时缺乏的,还有社会性教育。
如果没有这些准备,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要么麻木,要么歇斯底里。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当生命里发生这些的时候,如何应对它。所有的过激反应,都源于,根本就没有储备的急求包。
说到现在,似乎抛出了很大的一个问题。同时,也似乎根本就没有答案。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回到上面,生命课程教育,社会化教育,这两个层面,是一定要做的事。那么,怎么做呢?如果大家感兴趣,咱们再约个时间,我姑且从实例来作一剖析,尝试着去找一找答案。
帮助我们自身,也帮助我们的孩子。
静下心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去思考一些平时无法深入的问题,是一件特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