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读《史记的读法》:晋文读书笔记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就彰显出司马迁一个巨大的野心,即“成一家之言”。

抛开中学历史课文有30年了,我从课本里学到的,是一堆固定的事实,就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用这种方式学习历史会有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历史是拿来背诵的,为了应付考试,绝大部分都会在考后迅速遗忘;
第二,难去思考究竟可以在历史中学到什么,尤其是与现实相关的智慧。

听杨照老师解读《史记》,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或者进一步说,是解释“如何”及“为何”,这是与我们当下学习历史的态度差异最大的地方。

按司马迁的态度,历史不是一堆“What”,重要的是“How and Why”。

杨照,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师从杜维明教授,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

他讲史记,以古喻今,也是我们理解、研究史学时最重要的挑战。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不仅仅是铺陈史料,而是有效地描述了这个人,使秦始皇的形象深刻地留在《史记》的读者心上,司马迁把秦的历史分成两篇,并用这种方式先后并列,就是要凸显一起一落。要真正解释秦为什么灭亡,离不开秦始皇这个人所做的决定,他的世界观、个性和秦的历史是绝对分不开的。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刚”意味着他非常独断,对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极度自信;“戾”即残暴,他不会用怀柔的方法去对待别人;“自用”当然源自他的自信,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判断所有的一切,无法感受别人因他的作为受到的影响,更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书中不但有作者的点评,而且还有故事。有次秦始皇到梁山宫,刚好看到山下丞相和随护车骑一路过去。始皇帝小气,看着丞相的车队非常不高兴——怎么这么多人,这么豪华干什么?你以为你跟我一样吗?旁边的中人(太监)察觉到这种不满,就偷偷跑去告诉丞相,丞相赶快就把车队缩减了。秦始皇再次看到丞相的仪仗,马上就知道一定是有人偷偷跑去告诉丞相,暴露了他的行踪,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他的感受。秦始皇非常生气,追查到底是谁泄露的,这时候自然没有人敢承认,于是他就把看到丞相车骑那天所有在场的人全部坑杀。

感恩杨照讲解,纠正我已经误读了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另眼读《史记的读法》:晋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