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读后感(上)

        这本书能带我们从“绝望之谷”步向“开悟之坡”。
        ——《破圈》读后感

        大年二十八,儿子要求去逛书店,这是我俩多年来心照不宣的除夕“传统”。在琳琅满目的新书中,取取舍舍,最终拿走了这本《破圈》。初见选择它,基于以下三点:

        1、想知道作者创建真格学院花几年时间专注研究几百名创业失败者后看到了什么共性;

        2、想看一位极度理性兼具极度感性的睿智女性怎样解读认知突破;

        3、这是一本通过内视自省实现内修的新书,有几十个深度剖析的真实案例可以满足我热衷故事的喜好,还极可能找到解决自己当下问题的线索。

        大年初一到初三家人团聚与线上拜年之暇,细读完了第一遍,把它摆在触手可及之处,我知道,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方法,够我磨练实践一阵子的了。换句话说就是,不虚此读啊。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限制性思维禁锢在不同的境遇里,如何通过别人的故事(学费),觉察到自己的盲点误区,摸索出“开悟之道”呢?我认为顾及老师的《破圈》是一个很有助力的利器。

        一、认知破圈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认知?

        经验是对于过往经历的总结归纳,如果你把经验传给别人,这时经验对别人来说就是知识。所以,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沉淀,需要学习

      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系统,需要习得。

        能力是内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行合一获得。

        认知是经过处理并内化后的知识及其应用。自我认知,就是已经内化了的关于自己的知识。自我认知是《破圈》一书的核心。

        2.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极度的诚实

        (1)对于知识的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放下面子,不断追问自己

        跨越情绪的三座山峰(为什么不敢表达负面观点?表达时可能流露出什么情绪?怎样解除表达后的担忧?)

        (2)对于信息的诚实;

        书中列出的以下六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在接收信息时的滤镜,减轻被信息误导。

        1 我平时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聊天,为什么?(反映看事物的角度)
        2 我平时聊天,通常喜欢聊什么话题,为什么?(反映出关注点)
        3 我平时最讨厌和什么样的人聊天,为什么?(反映盲区和偏见之可能所在)
        4 我对哪些话题特别不感兴趣,为什么?(帮助找到可能因为不感兴趣而被忽略的信息)
        5 我最容易被哪些人说服?我最容易对哪类人产生好感?(用客观视角看自己)
        6 我最讨厌父母说我什么?(发现不愿意面对的缺点和不足)

        (3)对于自己经历的诚实;

        解开心结,不花无谓的精力去掩盖、包装和粉饰过往。

        (4)对于自己能力的诚实;

        客观自我审查,不夸大也不缩小,才能逼近底层认知盲区。

        (5)对于自己需求的诚实;

        《非暴力沟通》一书指出,在学习平衡自我需求和他人需求过程中,人们通常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他人的奴隶”
        第二个阶段,“自己的皇帝”
        第三个阶段,“平衡的生活”

        按照SMART原则表达清晰自己的需求,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以达成的、必须和其他目标有相关性,及具备明确截止日期。

        (6)对于自己情绪的诚实。

        其实,极度诚实的背后是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不要陷入“受害者陷阱”,唯有秉承这种态度,才可能不断实现自我认知破圈。

        二、突破认知限制的三步骤

        要实现认知破圈,首先要清晰认知提升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 无能力
        第二阶段:有意识 无能力
        第三阶段:有意识 有能力
        第四阶段:无意识 有能力

      1.第一步:深刻的体验——从“无意识无能力”升级到“有意识无能力”

        ①不逃避的体验逆境

        深刻的体验,其实就是抓住生活给你的每一段经历去成长。在遇到困难时不逃避,敢于去面对它、分析它,从而了解自己的盲点和认知误区。

        ②不麻木的对待日常

        在日常生活中,不麻木地对待生活,从小事中也能有所体悟,这样才可以持续不断地对自己的状态保持觉察。

        ③有意识的添加不适

        在过于舒适或者顺利时,有意识地给自己添加点挑战,测试一下自己状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第二步:透彻的思考——从“有意识无能力”升级到“有意识有能力”

        透彻思考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这是任何思维方法的基础,而逻辑思维的基石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能否做到逻辑自治看两点:
        (1  前提是否正确;
        (2  过程是否合法。
        归纳法能否做到逻辑自洽要看:
        1)用于归纳的例子是否有说服力;
        2)例子是否具有普遍性;
        3)是否只提及支持自己观点而忽略不支持自己观点的案例。

        在本书中,作者应用得最擅长、最精彩的两种方法是追问法和切分法

        ①追问法就是揪着一件事情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用追问法去检验自己的行为、思想、决策、情绪背后的深层认知,就是透彻思考的一种核心方法,所以“吾日三省吾身”,是极有利于提升自我认识的好习惯。

      ②切分法是把信念、观点、情绪里的不同元素切割开,然后确保其中的每个要素都具备精准性、相关性、合理性及真实性。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处理那些容易激起情绪的观点和思想,或是内在已经涌起的复杂情绪。

        3.第三步:持续的实践——从“有意识有能力”升级到“无意识有能力”

        践行要遵循精进五要素:

        1 设立清晰的目标;
        2 运用已经被验证的提升方法论;
        3 进行超出当下能力范围的练习;
        4 全力投人;
        5 用及时的反馈来助力。
        可以采取负向驱动力或者正向暗示法。

        4.两个应用

      职业方向=(兴趣+能力+特质+价值观)×及时与正向的反馈

        学会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并在职场中有意识地培养一个阶段需要的相关能力,以帮助实现升职或转行。

        三、认知破圈的三大法则

        在现实中,困住自我认知的是三重牢笼:

        情绪体(惯性情绪模式)
        记忆体(惯性经验模式)
        信念体(惯性假设模式)

        情绪体可以塑造记忆体,记忆体抽象概括形成信念体,而信念体也可能会诱发情绪体。

        1.法则一:摆脱你的情绪体

        情绪体是限制认知的一个重大障碍,但辩证的看,情绪既能控制一个人,也可以启发一个人。这里的情绪体不是指单一的情绪爆发,而是有规律可循的重复性情绪模式。情绪体很容易被误用,导致与他人关系上的问题。同时,情绪也是一种强大驱动力的来源。情绪体是探求内在认知的一个窗口:它揭露了我们在意的乐西是什么,我们恐惧、担忧、焦虑的来源在哪里。通过对情绪体的分析,我们能够发掘自己的广义价值观。

        1)情绪察觉

        通常人们不表达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

        不太了解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或者没有办法命名它;
        认为表达情绪是错误的;
        认为如果事情已经过去了,就没必要再翻出来;
        表达情绪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软弱;
        希望表现得理性、冷静、清醒;

        要摆脱情绪体对自己的掌控,可以针对以上五种原因一一分析和练习,就会发现表达情绪并不是那么困难。

      2)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的方法有:数数、情景转移、旁观者视角(不加评判的接纳)、发现并处理自己的情绪扳机,以及找他人疏导。

        3)情绪感知

        由于一个人外露的情绪,不一定是他内在真实的感受,所以要花时间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帮助对方化解他的感受,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这就是共情。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共情可以。

        书中提供了共情的六个技巧:

      重复;
        表达你理解对方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感受;
        询问对方的感受;
        分享类似经历;
        询问更多细节。

        4)情绪处理

        本书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就是价值观的排序和迭代。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做的决定是理性的,但理性能做到的只把做决定的各个因子罗列出来,而真正给毎一个决策因素加上权重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其实,价值观才是主导我们决策机制背后的隐性因素。

        ①发现自己的价值观

        作者在书中教我们通过情绪分析出自己的价值观,具体方法是从过往的经历中提取出普世价值观后,用自己的案例进行验证。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不要把情绪扳机误以为是价值观;
        不要把理想自我和价值观混淆,你的价值观会体现在过往行为和决策中;
        不要把社会影响和思潮当成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因为外界影响而忽略自己真实的价值观。

        当理性的把价值观提炼出来后,在困难决策上应用这些价值观,就可以帮助减少相关情绪的发生,简化决策过程,减少纠结。

        ②价值观排序

        特别提醒,感到非常困难或纠结的决定,其背后可能就是两种价值观在打架。如何确定价值观的排序呢?作者建议我们感受一下违背该价值观后感到痛苦的强烈程度。排序越靠前的价值观,违背带来的痛苦就越大,内心越不得安宁。还有一种情况是,价值观包含过多道德评判或者应用范围过于狭窄,则需要被修正,否则会对生活造成极大痛苦。

        ③价值观迭代

        价值观比较个性化,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变。但有时也会随一些重大事件而发生变化或被重新定义。也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入新的人生阶段,价值观也会相应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圈》读后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