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雨打芭蕉

KMT这边还在催粮,鲁有脚也等于白挨了一颗花生米,河南由KMT控制地区依旧饿殍遍野,路过的八路军部队夜间走入重灾区时,就如进入了死城,所能听到唯一的有些生气的声息,就是自己的脚步声。几乎所有村庄和房屋都寂无一人。推门进去,只见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各种家具,如桌椅板凳橱柜等,都凌乱不堪地弃置着,说明主人曾经想把他们拿去变卖,但后来已无力移动放归远处。在家具旁边往往就是倒毙的尸体,这些人正是从事某种活动时,比如挪动一件家具或正迈出房门,就地死去的;有些人则忍受不了这种苦难上吊自杀。因为无人善后,尸体还挂在房梁或者院中的树上,黑黢黢地,甚是恐怖。很少能碰到什么活的生物,只有老鼠例外。夜间行军时,常常会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灰褐色的东西,如波浪一般滚滚移动,那便是转移就食的老鼠群。

         而在豫北的八路军129师三团坚决落实邓小平指示:拨粮救灾。官兵们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渡过难关,“力争不再饿死一个人”。 根据邓小平指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拨给了七专署50石(约7500公斤)救灾粮。

        后世有些gzjy总是愚蠢地认为军队的任务只有打仗,不该插手别的事情,然而在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角逐抗衡中,历史并不偏爱哪一方。谁真正为了人民,人民就会真正支持谁。一个政权如此,一支军队也是如此。时至21世纪,人民军队救灾亦乃宗旨所在、使命所系,实属天经地义。《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规定: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

        在43年大旱两个半月后才下雨,于是党政军组织抢种补种,蔬菜和快熟作物,甚至彭德怀也亲自开荒,八路军总部种萝卜三百亩。他们发现通过蔬菜的种植可以减缓粮荒,渡过最危急的时刻。他们还发现43年冬春雨雪足,于是动员原来灾民种冬小麦,结果全区几乎所有灾民都种了小麦,收成160万石……

         1943年是FXS走向末路的一年,在西伯利亚的冻原上,在北非的茫茫大漠中,在太平洋炼狱般的瓜岛上,数以百万计的FXS分子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而在这久旱逢甘霖之际,伴随着隆隆炮声,度过了艰难苦恨繁霜鬓的1941年和1942年的八路军,也开始了行动……甘霖对八路军来说是喜悦,对日酋冈村来说,却不是个滋味。

        7月25日,120师加上特纵一部,再次收复了原平县城,晋绥和晋察冀中断一年的陆上联系再次被打通,冈村宁次虽然极力组织“挽救”,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导致5000多人的第9混成旅团被八路军全歼。这是到现在为止中国战场上单次覆没的最大规模的日军单位(所谓万家岭全歼106师团纯属gzjy为了吹捧KMT而杜撰的谣言,日军只损失了不到4000人),一时间在国统区再次议论纷纷……

        两个月后,在晋西南地区,吕梁和临汾的日伪军也几乎丧失了他们的所有外围据点,而运城也危在旦夕。一条通向晋冀鲁豫的“晋南走廊”也悄然成型……

        最兴奋的自然是杨过夫妇,他们为八路军早就准备了足够数十万人使用的武器,却一直苦于没有陆上运输线,之前空运和空投的也都是杯水车薪,最多运些步枪手榴弹轻机枪啥的,以及那种仿美国“解放者”的供游击队员用于打闷棍夺取日伪军武器的简易手枪。这种手枪虽然看上去和他们佩戴的奥地利Glock18一般小巧玲珑可爱,威力么,啧啧……不过“解放者”这个响亮的名称倒是得到了伟人的首肯,此外他们选择的是“两发装”构型,拥有左右两个弹膛,一个打完就推到一边用另外一个,这样相当于有一次“补枪”机会。此外使用的不是美国.45手枪弹,而是和三八大盖同型号的6.5毫米友坂步枪弹……此外这种枪简陋无比,就算落到日军手里也无伤大雅。

         这日他俩去偏关县指导新成立的电冶铜厂,回来时登上雄伟的偏头关,临风眺望,看着黄河滚滚而去,杨过不禁诵起了伟人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回想起一年前的冀中突围,虽然他们没有在现场,但从李云龙的描述看,能让这位一直高呼“亮剑”的铁汉子震惊、纵使缴获了日本天蝗御赐给黑岛大佐的宝刀也高兴不起来的场面,绝对不差于1934年的湘江突围——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CPC军事史上的三次严峻考验,还有那埋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的荒原上的西路军将士;对了,还有正在白山黑水间的林海雪原与鬼子中最凶残的关东军浴血奋战的英雄的东北抗联三万指战员……穿越前作为H大学的学生,白山黑水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这些英雄们的煎熬日子,还有多久?……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 

        杨过的眼睛渐渐模糊,小龙女知他心意,陪着他静默不语……

两条“生命线”也帮助了敌后的游击队、武工队和民众自卫武装得到更多的大后方支援。尤其是得到更多的火箭筒和轻型火炮。游击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著名的“冷枪冷炮运动”更是达到了高潮,当年他们还是只能使用缴获的武器甚至是土炮鸟铳时都敢狙杀鬼子,如今有了制式枪支,更是干劲十足。不少指战员都以能被奖励一支带有蔡司狙击镜的Kar 98k或者一门带镜子的“31式”60毫米迫击炮为最高荣誉,一时间鬼子伤亡再一次大幅度增加……很快,整个日占区的铁路、公路和防御工事都开始隔三差五的坏掉,甚至连一些乡镇都保不住了。受到鼓舞的八路军,甚至开始尝试有限地对一些县城进行攻占,他们将山炮甚至野炮拖出来,对日军城墙好一番轰击,然后突入城内。虽然攻城战八路军也有一定的损伤,但是最终还是成功地夺取了城池。

这个时候,八路军靠群众和游击队掌握情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知道哪里的日军相对薄弱之后,八路军就对这些规模不大的日军进行全面性的攻击,日军根本无法理解八路军的火力怎么会突然提高这么多,猝不及防,接连丢掉了很多据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是如此,限于运力以及官兵对武器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不是谁都能阔绰地使用山野炮的或者把迫击炮、机枪当泼水一样打的。但中国人的兵法讲究“以奇胜”,这些困难哪里会吓得倒根据地军民,一些条件不够的地方和部队,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病死的牲畜用投石机抛到日军据点里,让鬼子提前欣赏了一把《生化危机》;有的在夏夜将喂了辣椒水的青蛙驱赶到日伪军据点附近,让鬼子好好体验了一番《仲夏夜之梦》;更有“que德”的部队,在设法切断了据点的补给线后,公然在距离日伪军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支起锅煮饭,微风拂过,阵阵饭香飘进饥肠辘辘的鬼子的鼻子里,可以想象鬼子们的表情……有的鬼子冲出来想抢吃的,结果饭锅旁边伸出一个个黑洞洞的机枪口……最著名的当属沁源战役。早在1942年10月20日,日军集结第36师团、69师团6个大队,及白晋、同蒲沿线二十多个县的伪军共7000余人,在驻山西日军第1军参谋长花谷正少将指挥下,对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占领了沁源县城及其附近地区。随后太岳军区正式发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实行长期围困,战胜敌人”的命令。同时决定,以沁源县委为核心,联合组成沁源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同月18日,围困指挥部正式组成。全县各区(镇)也相应地将原来的反扫荡指挥部改为各级围困指挥部。县围困指挥部又将全县划为13个战区,每个战区组织了一个由主力军、县大队、民兵共同参加的游击集团。自此,沁源军民开始了对占据沁源日军的长期围困。1942年11月下旬,县围困指挥部指挥安沁、二沁大道两旁据点5华里内的23个村镇,3200多户人家约16000多人全部迁出,给日军侵占地区及其周围制造了一个“无人区”。在围困斗争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游击集团对日伪军广泛开展麻雀战、狙击战、地雷战、伏击战和破交战,予敌以沉重打击。沁源军民一边在战斗,另外一边自立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了对日军的长期围困。

日军在沁源军民的长期围困和打击下,不断从所占领的据点撤退。1943年1月,日军首先撤退阎寨、中峪等外围据点,四五月间放弃了城关东门外的大片阵地。随着梦寐以求的重武器运到,当地军民的最后围攻开始,在炮火准备后,300多民兵组成12个爆炸队,另有30多名爆破能手拿着珍贵的C4炸药组成机动爆炸队,正式参战民兵达4000余人,他们运用各种战术围攻,阻击日军。日军多次突围,但均被击退。10月10日夜,日军以小股部队向西、南佯攻,11日拂晓,在沁县联队部的接应下,沿二沁大道逃窜,太岳军区由外线调回38团主力部队和沁源民兵奋力阻击,将突围的敌人全部歼灭……

(胜利归来的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钢盔、掷弹筒和日本清酒)

        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精通中国文化的冈村宁次,看着一个个“诀别电”,又想起一次次失败的扫荡,不由得想起了南宋诗人蒋捷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难道仅仅一年,威武的蝗军就成了挨打的一方了吗?……

        当然,这一次次胜利无不是鲜血浇灌出来,后来被俘虏的日本画家斋藤邦雄在他的传世之作《陆军步兵漫话物语》中提到了这样一位在八路军战史中都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排长——

       这年4月,时为第63师团机枪手斋藤邦雄所在的队伍,在河北西部一次扫荡中,通过偷袭,抓住了一名八路军排长。这名八路军排长主动说,要带领日军去找八路军的军用物资仓库。一个小队的日军跟着这位八路军排长翻山越岭,结果走了很长时间,始终在崇山峻岭中兜圈子,这位八路军排长一会儿说:“就在那座山后面。”日军冲过去一看,没有;一会儿又说:“就在前面这座山上。”日军爬上去一看,又不是。带队的日军小队长认为此人形迹可疑,于是终止行动返回据点。在回去的路上,这位八路军排长趁看守不备,跳崖自尽……

        斋藤回忆说,他们当时感到极大震撼,“他虽然是敌人,倒也是条好汉。”小队长在事后分析,这个人从一开始就在撒谎,就是想把日军引诱出来,一路上他都试图带着日军走山地高处惹眼的地方,目的是就想让八路军来伏击。最后事情不成,跳崖自尽殉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14.雨打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