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斋,谈梦的压缩之《杨疤眼》

聊聊斋,谈梦的压缩之《杨疤眼》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杨疤眼

一猎人,夜伏山中,见有小人长二尺已来,踽踽行涧底。少间,又一人来,高亦如之。适相值,交问何之。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前见其气色晦暗,多罹不吉。”后人曰:“我亦为此,汝言不谬。”猎者知其非人,厉声大叱,二人并无有矣。夜获一狐,左目上有疤痕,大如钱。


解析

猎人夜晚在山中听到两个妖人在对话,说什么杨疤眼要倒大霉了之类。后来猎人当晚捕获了一只狐狸,而这只狐狸的左眼上有个铜钱般大的疤痕。

那个猎人要不是最后抓到了那一只狐狸,也不知道那两个小妖人口中的“杨疤眼”指的是谁了。这种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不正是梦的工作(Dream-work)的其中一种工作机制——压缩(condensation)吗?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待梦,梦是分显梦和隐意,我们在梦境里看到的各种梦的元素,然后叙述出来的梦的内容都只是显梦的内容,显梦是自我(ego)为了逃避开梦审查员(dreamcensorship)的检查而对潜意识内容也就是梦的隐意经过进行各种各样伪装。弗洛依德在《第十一讲:梦的工作》里提到四种梦的工作机制一是压缩(condensation),二是置换(displacement),三是象征(symbolism),四是再度校正(secondary revision)

压缩(condensation)是将不相干的对象和想法进行合并或者调换,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工作,这当中会有用部分来代替整体或者一个整体上会揉合了不同对象的特点。要知道,我们春宵一刻值千金,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来做梦的时间是很短的,而在这短短时间内潜意识里的那个原始人要像间谍般在短时间内迅速及时完整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全部传递出来,那是很有压力不简单的事情。所以压缩就会成为一个经济的工作机制选择,即节约时间也节约精力。

比如在梦里,我们会遇到一个陌生人,但是这个陌生人身上却穿着自己很熟悉的某个人的衣服,或者有着自己很熟悉的某个人的特征,在通过自由联想等释梦工作之后,梦者会才发现梦到这些细节是指代着自己很熟悉那个人曾经在某个时刻给自己带来某种很特别感受。

这就像这个故事里一样,两个小妖人说的倒大霉“杨疤眼”是显梦内容,但是猎人是不知道这指什么,只有通过夜晚狩猎,也就是释梦之后,猎人才会发现倒大霉“杨疤眼”原来是指被自己捕获的左眼上有铜钱般大小疤痕的狐狸,这时梦的隐意才显露出来,让人恍然大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记得起梦的内容总是这么光怪陆离,不可思议,感觉梦里梦到的陌生人,怎么有着自己熟悉的感觉,明明梦到应该出现是张三,怎么越想出现的人越像是李四形象。在通过自由联想等释梦工作之后,梦者才会把压缩的细节破译和还原成清晰明了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人进行压缩后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选择压缩的细节也会不同

如果一个梦对自己的意义很重大,那就不妨找到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进行详细解读一下。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和自己的潜意识进行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斋,谈梦的压缩之《杨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