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代,风雨飘摇,社会动荡,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光。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在挣扎地求生,也在挣扎地活。
但有一个人,不但能在这种背景下建功立业,如今还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他的敌人石达开赞他: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他的死对头左宗棠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他是如何做到的?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探索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吧!
莫论人非 常思己过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
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谨言箴》见于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家书
这段箴言的翻译如下:
伶牙俐齿地讨好取悦别人,不过是给自已找麻烦罢了。靠闲聊来打发日子,也会搅扰你的精神。
理解我的人是不会夸耀我的,夸耀我的人是不理解我的。
传播道听途说,智者听了会嘲笑,愚者听了会惊奇。但那些感到惊奇的人终久有一天会明白过来,会说你是欺骗他。那些嘲笑你的人会鄙视你,觉得你没有说实话,即使你发誓赌咒,人家也不相信。
最终忧患悔恨丛集,所以写下了这段箴言立下誓言一定要改正。如果发过誓之后又重蹈覆辙,可叹可悲你已经昏乱终老不可救药了。
曾国藩写下这段话不仅仅是为了安抚诸弟,也是为了自省,同时监督自己。曾氏认为世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也正因为世人都追求圆满完整,所以难免存在着怨愤之心,嫉妒之心,若看到身边有人什么都得到的话,便会认为天道不公。但这样极有可能会面临无妄之灾。
俗话说:祸从口入,言多必失。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从不夸耀于人,也不会背后妄议他人是非。眼红他人不如做好自己。正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戒骄自谦 以德配位
初二日,皇上御门办事。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于勤政殿,天语垂问四十余句。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谆衍升通政司副使,及余共三人。余蒙祖、父余泽,频叨非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德足以当之。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做人要谦虚,心存敬畏,总是劝诫家人切勿骄纵跋扈。
他在京为官十年,连续七次获得升迁,举家欢庆,甚至觉得理所应当。但只有他不这么想,曾国藩面对自己每一次的升官进爵,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德不配位,受不起这皇恩浩荡,反而更加勤勉,力求多立战功,做到更好。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军功,因此居功自傲,以天下第一功臣自居,言语之间盛气凌人,曾国藩多次劝诫他:
弟军中诸将有骄气否?弟日内默省,傲气少平得几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认为人一旦骄傲,就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又极易以轻慢的态度待人,容易招人怨恨。一旦到了这个地步,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真正的强者,是要在“自修处求强”,懂得进退,不必处处压人一头,更不可居功自傲,看不起他人。
勤勉一致 不费光阴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曾国藩家书》)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曾国藩一生浸淫官场,浑身却散发着书卷气,直到晚年,他也从未间断读书习字。
不仅自己如此,他还在信中多次督促弟弟们的功课,帮助他们查看诗文等;对自己的儿子更是如此,担心儿子沉溺于男女缱绻之中而荒废学业,特特去信叮嘱要把握青春年华,不可浪费一切时间。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曾国藩致力于恒心读书,并劝导家人勤勉努力,多向前辈请教。他常常让朋友监督自己,每当打听到德高望重的前辈,就不辞辛苦上门学习修身处世之道。
曾国藩是文人出身,他后来能组建湘军,开始带兵打仗,都离不开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