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代人的“芳华”是善是恶

那一代人的“芳华”是善是恶:

电影《芳华》有一些镜头被删减,没有出现在大屏幕上,如一幕刘峰和丁丁他们听邓丽君的音乐,被领导发现,领导对“美酒加咖啡”进行了思想批判,而丁丁紧张之下抓住刘峰的手,或许这样才刺激了后来刘峰的大胆表白。还有一幕更精彩的是文工团在刘峰事件发生后,进行全体批斗大会,大家积极举手,一些人幸灾乐祸,集体显得是在落井下石,没有任何同情心。

那个年代,那一代人都干了什么,这才是需要给今天人的坦白,那是万丈深渊,只有迫害和受难,只有疯狂,极端,恐惧。比如“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在这场狂热的运动中是史无前例的文明破坏和毁灭,那代人冲击寺院,古迹,砸神佛像,历史牌坊,古代碑文,查烧历史书籍,中国在清朝过度而来的奄奄一息的传统文化被那代人彻底埋葬,形成与今天的文化断层,陌生。他们疯狂的掘古人墓,历史上历代皇帝都不敢亵渎的舜陵被他们“破”的干净,连抗击匈奴的霍去病,和抵抗金人的岳飞,他们的墓也难逃浩劫。

疯狂的时代到处是抄家,揪人批斗,人与人之间互相揭发,举报,所有的朋友义气,家庭伦理,社会道德,传统道义变得一文不值,儿女高亢的揭发父母又进行了批斗,学生们举报老师对其批斗。还有各地波澜壮阔的武斗,从棍棒到武器,就清华大学就发生大规模的百日大武斗,那时代的人还能有多少善良。从上层到底层,从城市到农村,一面是盲从的疯狂,一面是受难的悲歌。一些人因为恐惧而选择害人,一些人完成就是刻意害人,一些人在被折磨中认罪,一些人因为不屈而死难。到处是与敌人划清界限,那些害人者在以后有多少人能真心悔恨,救赎。

元朝统治中国时期把中国人分为几等,北方汉人在色目人之下,南方汉人更低等,称为“南人”。印度存在种姓制度,一种人称为“贱民”,生活在压迫和歧视之下。可在那个年代,历史居然是如此的相似,当时把人分成红与黑各五类,红是: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工人,贫农,下中农的孩子。黑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黑五类在入团入党,毕业分配,招工,参军,婚姻都受到歧视。知识分子在当时被称为“臭老九”,这个词汇始于元朝,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为第九等,这个旧社会的思想没有被破除,却被利用成为害人武器,许多有文化的人被批斗,劳改,甚至死亡。

在那个年代里死亡的人是很多的,平反的那些人大都是名人,而默默无闻的人永远被后人忽略。过去有巴金提倡搞个纪念馆,给后人敲响警钟,季羡林等也编辑和出版了一些幸存者的回忆,电视电影也有一些当时的作品。那些死者当中我心有余悸的是遇罗克,张志新,林昭,遇罗克因为写《出生论》罹难,最后被执行枪决。张志新是女中豪杰,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最好被切喉惨死。林昭是一个才女,是文学之乡苏州人,又是北大中文系学生,后遭枪决,没有尸体,只有“衣冠冢”。

我们对哪一代人的“芳华”应该如何看待,是歌颂还是批判,那是一个受难者的年代,是痛苦和不幸,是灾难和恐惧,这样的年代应该歌颂吗,人要对的起良心。那些所谓的激情燃烧,是建立在践踏法律,和生命下的种种伤害,充满着人性的丑陋和罪恶,没有任何道德底线,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是彻底的精神摧残和肉体毁灭,这样一代人的“芳华”难道不应该批判吗。今天,我们更应该集体反省,承担,忏悔,救赎,只有对错误的否定,批判,才能避免下一场灾难的降临。而今天人的意识形态充满造反有理的余毒,完成是救赎不够造成。许多人的行为,语言就是重复过去。生命是高贵的,不可以再发生这样的内部伤害,再也不能让生命显得微不足道,显得可怜,脆弱,真正的善良就是对一切生命的保护,尊重,那些对人的污蔑,谩骂,陷害,诋毁,冤枉,伤害,这些哪里是人类正常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一代人的“芳华”是善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