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百姓眼中的“神农”

5月22日早上,我打开手机,跳出来的消息称,袁隆平先生已去世,心中咯噔一跳,感觉很突然,后来,又有说袁老秘书出来辟谣,刚要责怪传假消息的人缺德,无奈……

当天下午一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大家。这个消息准确,但它让人无法接受,从此,我心目中的“神农”再也不在人间,他累了,要永久休息。

01

我们60后的这一代人,经历过饥饿的煎熬,所以对粮食的渴望非常强烈。读书的年代里,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基本是上不成课,因为腹中空空,排空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课都是假象。

曾经问过父母,为何我们这么辛苦劳作,还是吃不饱?年轻的父亲说:“地少人多,粮食产量低,我们总不能在旱地上种稻谷吧?”他一脸的无奈与愧疚长留我心底,年幼的我经常望天兴叹,哪时我们能吃个饱呢?

再后来,包产到户责任制开始,勤劳的父辈们劳动热情高涨,每天早出晚归,到头来产量还是上不来,一家人仅是勉强吃饱而已。

有一次,父亲从公社返回家,兴冲冲地对母亲说:“现在新出了一种一代种,听说产量很高,如果是那样,我们吃饱吃好没问题。”

父母从那一年开始,种植一代种水稻,叫什么杂交水稻的,记不大清楚名字,只知道那一年水稻产量大增,我们一家人也不用吃玉米糊了。

父亲说,研究这个杂交水稻的人叫袁隆平,没有他,我们还是吃不饱,做研究的都应该学习他,让百姓受益。这个名字一直记在我心中,觉得他特别牛!

老百姓不知道多大的荣誉与勋章,不知道谁的级别有多高,但是,对他们有益和有恩的人,百姓都会永远尊敬他!袁老就是这样的人。

02

我日渐长大,再到如今,已是有了不少的经历,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我才真正知道袁隆平老先生,他堪称国之栋梁,被人们誉为当代“神农”。

他大学时代,毅然选择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理论知识学习。

1964年,经过艰苦考察,他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后来有四株繁殖了1—2代。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

他研究的组合南优2号杂交水稻,使产量增长了20%,让国人不再饥饿。

他不断地研究,人生有一半时间都待在农田里,天天被晒,被人叫“刚果布”。

我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还有几千万亩滩涂不能种庄稼,袁老想在海滩边种稻谷,甚至要让水稻在沙漠中生根发芽。

如果海水稻能成功,就可以扩大两三亿亩耕地,每年能养活4.7亿人,相当于1/3中国人,这有多棒!

袁老说:我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长在不同的土地上。因为有了他,世界粮食危机得到缓解,所以,他被称为国宝级人物,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点都不为过。

可是,这样的功臣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百姓能不悲痛吗?请看看大家的哀思。

03

5月23号,送别袁老先生的日子,好多外卖单都是鲜花,都是送别他的鲜花,鲜花其中夹有这样一张字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从未与你如此近,却又遥不可及,感念与您在同一世界同一时空的每分每秒。今后我一定好好吃饭!

这就是老百姓的哀思,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送别的那一天,长沙的哥免费接送吊唁乘客,自发组织进行,吊唁乘客往返不收一分钱。

5月23日,长沙细雨蒙蒙,设在明阳山殡仪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及袁院士家中的悼念堂,全天不断有民众冒雨前来,排起了数里路的长队。

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悼念现场看到,大厅两面墙上贴满了全国各地200多家单位和个人,向袁隆平院士家属发来的唁电。

试想想,有多少个人,能够得到老百姓这样的礼待?还不是袁老劳苦功高吗?

袁老先生堪称国之脊梁,他是英雄,也是无双国士,他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表彰,一生获得荣誉无数。

可是,他却低调朴实,他一年收入才30多万元,相当于普通白领工资,他穿的衬衫十几元,鞋子不超过100元,手表也就300元。

这样的人,就是老百姓眼中的“神农”。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隆平院士,百姓眼中的“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