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好好思考》1

上周读完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反过来细读做笔记。幕布粘过来了,语句有些不通,见諒。

很多人加班在解决熟悉的流程问题,而有些人加班是为了加速积累新的经验,积累经验型学习,提升管理能力。走PDCA模型

遇到问题 尝试错误 积累经验 熟能生巧 形成适应 策略在于,敢于尝试,善于总结,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每次制定一个Plan 结果都可能是个“P”,因为计划“ lan”,所以需要积累经验型策略之外的新策略。

深度思考型学习,熟悉问题的本质,利用已有的规律解决,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走OODA模型 (Observe 观察 Orient 调整)

遇到问题 分析本质 匹配规律 跨界迁移 迭代改进 策略在于,洞悉本质,掌握大量原理和规律。

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才有差异化的竞争力。不要被眼前立即看得到的赚钱机会吸引,要坚持做未来很长时间后原本一定会赢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坚持做!成功概率大的事情,坚持做!

两个人沟通时候,经典语段"原来您是XX方面的专家,我正好有个疑问可以向您请教一下",接下来就容易打开话匣子。一方面对方回答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一方面为接下来的新话题埋下伏笔。

1.从心理学原理来看,人需要被尊重,每个人都更在意自己。

2.从系统科学原理解释,一个人最难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因为人意识不到自己没有的部分,如果能从别人不一样的做法里追问他们的思维方式,你就能透过别人看到自己的思维盲区。(乔哈里视窗的四象限法,在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区域里,我们称之为盲区。)

我们常说的,用户思维,甲方思维,其实就是以别人为中心的做法。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我该说着什么?"防止思维惯性,我们应该转换的思维方式是"别人可以说些什么?"

最近《奇葩说》罗振宇老师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去研究老子,孔子的思维方式?为的是把我们自己代入到过去,还原当事人当初面临的问题,做过的努力,和这些做法带来的影响。正如神医扁鹊,如果把他放在现在,他的做法可能连一个小护士的护理标准都不如,但他老人家真正厉害的地方是:"查找病因,分析前因后果的能力!"

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举例说明:砍价策略的不同层次,

1.经验技巧,成为先开口定价的人

2.方法流程,谈判方法论,学会甩锅

3.学科原理,锚定效应

4.哲学视角,找人性弱点,寻求博弈中的优势

经验技巧类似于启发性的谚语,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教我们宁死不屈,"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教我们识时务者为俊杰。

方法流程,比如SMART 原则,SWOT分析,SCQA模型,大样本经验流程化

学科原理型,数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

哲学视角,演化思维,机械论思维,理性思辨思维

这四种思维模型,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适用边界和条件不同。基层员工,经验技巧和方法流程更适合,中层管理,了解学科原理对底层规律的理解有帮助,高管,哲学思维对把控大局,找到全新思路非常重要。

棱镜法分解问题的层次,棱镜能把光分解为七种颜色,把一个问题分解为四个层次,最近刚学到了组织杨三角,类同需求三角,《营销管理》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可以被购买能力满足的对特定产品的欲望,被李靖总结为"需求=能力+目标物+缺乏感"


方法流程就是需求三角

学科原理是需求的定义,营销学和经济学定义不一样,适用边界不同。

哲学视角:还原法分解,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通过研究每个子问题来理解整体,如何思考程序性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21《好好思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