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国展,我又落选了!”

一位书友发来信息说:

“全国书法展我又落选了,这已是第三次落选。为投稿我每次都提前一个多月做准备,从纸张到内容,从工具到创作,亲力亲为不敢懈怠,可终究还是榜上无名,心灰意冷,唉……”

听了这位书友的倾诉,我感同身受。

全国书法展是全国书友一较高下的大赛,虽不见得胜出者从此就是书法家,但至少能让其从业余向专业靠近,因而历届书法展都能收到数万、甚至十万稿件。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投稿的萝卜多,入展的坑少,稿件以万为单位,入展却以百计量,有绝大部分要被刷下去,落选者众自然顺理成章。

我也曾是投稿大军的一员,我也曾频频落选,所以我能理解书友。

记不得是四届还是五届《新人展》,当时征稿要求每个投稿人可以投两件不同书体的作品,我投了一件楷书和一件草书。

我的准备时常要比这位书友多一个月,写一遍感觉不行又写一遍,感觉还不行接着写,就这样足足写了有二十遍,光宣纸浪费了四五十张。

投稿用的并不是那种廉价的宣纸,一张就十几二十块,几百块打了水漂,那时我每月的工资不过三千块。

临近截稿,我把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两件作品寄了过去,几天后收到了组委会“确认收稿”的短信。

收到短信后,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因为我知道一但邮寄过程中出现问题,纵是有一定的赔偿,那么几个月的辛苦就成了空气,而且没有机会再投稿。

组委会收到稿件,作为投稿人我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评审结果。

自打截稿那天起,我的心又悬了起来。

一是每天都关注评审消息而没有消息,二是担心作品在评审中会不会被扯烂而失去被评审的资格,三是回忆作品中有无未加标注的错字、别字而被认定为“硬伤”不予评审。就这样焦急地等待着。

大概一个月后,评审结果出来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小心翼翼地点开公示名单。

一等奖没有,二等奖没有,三等奖没有,优秀奖没有,最后只剩入展名单了,遗憾的是也没有。

此前我已经入过一次展了,这次怎么没有呢?我怕自己没有看清楚,反复确认了几遍,最后证实的确没有——我落选了——随后昂头长舒了一口气,唉……

在这之后的两年里我逢书法展就投,但多数还是以落选告终。

落选的那种滋味不好受,频频落选则更不好受,就好像我们俩一同去钓鱼,你接二连三地上鱼而我的浮漂纹丝不动。

一起投展的朋友不见得百发百中,但他们也是十投九中,而我动也不动。

究竟问题出在了哪呢?

为此我咨询了一位曾担任过展览评委的老师,他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落选要么是水平差,要么是水平高,水平差评委看不上,水平高评委看不懂。”

我自认为水平不错,但是算不上这位老师说得高的,评委应该是看得懂的。既然能看懂而落选,只能说明我认为不错只是我认为的,还是水平差评委看不上。

从那以后,我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总结,期间不再投稿。

先从征稿启事上下手,自查作品有无超出规定的范围,包括尺寸、拼接、邮寄方式、截稿时间等;

之后是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征稿要求相吻合,是否文不对题;

最后是字帖临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熟练操作,又是否能够创新。

也许是我的总结方向是对的,一年后我再次投稿,庆幸的是相隔三年榜上又出现了我的名字,后来还获了几次奖。当然这其中也得益于不少前辈的指点。

书友,落选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己否定自己日以继夜地付出;

书友,落选是对某个阶段的警醒,他是要告诉你你对书法的理解和学习还不够;

书友,落选只是暂时的,总结经验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一定能冲出重围,到那时你依旧是最靓的仔。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法国展,我又落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