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麦收获记》
问题:各种各样的种植活动,怎样才能和孩子一起发现其中的价值,让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学习收获:
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地增加儿童种植的行为,不管种的结果如何,儿童必须真正地参与种植的过程。比如,儿童可以尝试翻土,递送工具、
种子,浇水,除草等。在种植过程中,儿童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当他们可以表达、交流这些想法时,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泥学院主题时孩子们在收获时就有许多的发现和疑问:玉米叶很锋利,需要戴手套。合作会很轻松。为什么暴漏在外面的玉米粒变得皱巴巴的?为什么有的玉米叶子变黄了而且很干燥,轻轻一碰就碎了?
教师需要支持、回应儿童的发现。但支持、回应儿童的前提,是教师要注意到儿童的兴趣、言行、思想、困惑,注意到他们是否需要支持,什么时候需要支持,需要什么样的支特。在种植过程中中,儿童非常关心播种、发芽、长高,开花、结果,收获这些与植物有关的问题。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孩子们能全程参与小麦收获的收割、打麦、磨面粉等全部过程,为幼儿在实战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而且在打麦过程中的不断试误中也能让孩子们习得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也因能够亲身参与,乐在其中。
案例:《我是“盐”究生》
问题:面对一个类似于“盐”的事物,老师们如何梳理思路,拓展经验,借力各种资源,和孩子开展“深度学习”?
学习收获:
《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的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泥学院主题中,孩子在农作物博物馆偶然间发现了红薯发芽了,孩子很感兴趣,都围在一起讨论着为什么红薯会发芽。对于红薯的探究是幼儿自发的,发现是偶然的,孩子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追随这一兴趣点我们开启了关于红薯的研究。首先孩子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红薯为什么会发芽呢?发芽的红薯到底可不可以吃呢?有的小朋友说发芽的红薯不能吃,有毒。有的小朋友则认为可以吃,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红薯会发芽呢?发了芽的红薯到底能不能吃?要扔掉吗?是不是太可惜了?可不可以种在土里或者水里?为什么红薯会发芽呢?同时利用了家长资源孩子们回家做了仔细的调查,第二天我们再次进行探讨:
一、红薯发芽的原因:
红薯发芽一般是因为存储红薯的环境的温度较高、环境较为潮湿或红薯受到了阳光的照射。建议储存红薯时选择的存储环境的温度不要超过20度,同时让其保持通风、干燥,储存时最好避光,以免出现发芽现象。
二、发了芽的红薯可以吃吗?
红薯发芽了可以吃。红薯发芽后并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营养会流失。红薯发芽大多是由于存放的条件不好或者存放的时间过长,导致的红薯发芽以后内部并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吃了以后不会导致食物中毒。但红薯发芽以后红薯中大部分的营养都会供应到红薯芽上,所以红薯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吃发芽的红薯补充的营养会比较少。
但如果红薯发芽的同时伴随有发霉的情况,则不能吃,发霉以后红薯会受到霉菌的感染,没有发霉的部位也会有霉菌存在,吃了以后有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所以发芽的红薯尽量不吃。
三、发芽的红薯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1.水培
我们可以将发芽的红薯,底部朝下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内,但要避免全部浸泡在水中会烂根,然后放置在有阳光的窗台上,让其自然进行光合作用。
2.土培
需要先将红薯水培让其长出根,然后将带有根须的红薯叶于种植在土壤中,按时施肥和浇水。
孩子们把长出小芽的红薯进行了水培。
孩子对红薯的探究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活动区中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在博物馆观察红薯和在自然角观察水培的红薯。一天活动区时间:
唐一:“老师你快来看,红薯身上有好多黑色的斑点啊?”瑾瑜也在旁边说到:“我觉得是小虫子咬的!”颀钰:“我觉得这是小虫子的家,就像小蚂蚁的家一样。”聪聪:“我觉得是红薯用来呼吸的!”
“洞洞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拿出了水培的红薯让小朋友仔细观察。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红薯的芽就是从这些“奇怪”的洞洞里长出来的。
师小结:这些洞洞叫做芽孔,在潮湿的环境里红薯就会发芽,通过这些芽孔长出来。
正好菜地里有大班哥哥姐姐种下的红薯,孩子们挖呀挖,并通过绘本《挖红薯巴士》,了解了红薯的生长环境,继续对红薯展开小研究,安迪:“为什么红薯叫块根?根不应该是下面的须须吗?”艾米:“因为红薯在地底下,所以都是根!”吉米:“红薯是红薯,根是根,不一样的!”
其实呀:红薯的根部还分为蔷薇根、牛蒡根和块根,块根的食用价值最大。红薯就是指它的块根,只不过是它这个块根是变态根,是和其它作物的根不同,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储藏器官,比如说这个块根里面含有丰富的淀粉,还有其它的胡萝卜素、花青素这些东西。
夏末:“那我们水培的红薯会长出很多小红薯吗?”逸兴:“得种在土里才可以!”宸宸:“那红薯到底怎么长大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师:我们水培的红薯再慢慢长大,等这个小芽芽长出茎来,我们就可以把它剪下来,放到土里种下,等到来年的9-11月就大丰收啦~
随着研究的深入,小朋友又有了新的疑问:
米粒拿着活动区的红薯和紫薯过来找我:“老师,为什么红薯和紫薯的颜色不一样但是她们都有一个薯字呀?它们难道不一样吗?”恭喜也在旁边说到:为什么红薯切开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橘红色的呢?
师:红薯、紫薯都属于番薯,番薯还包含白薯。白薯呢切开里面就是白色的,白薯的块根内部颜色较浅,淀粉含量较高,食用起来口感较干,甜味也较淡些。因为淀粉多,糖含量低,口感没那么甜,烤出来也不太香,不太适合烤来吃,当主食还可以,吃了它后要减少主食。
红薯切开有红色的和橘红色的,是因为薯肉的颜色与胡萝卜素的含量有关,其颜色越黄胡萝卜素含量越高。黄肉甘薯的黄色和橙色来源于胡萝卜素。含糖量越高、越甜的颜色就越深,含糖量稍微低一点的就反之,呈现橘色。
紫薯的特点是淀粉少而蛋白质多。与白薯和红薯相比呢,紫薯的淀粉含量略微偏低,但是蛋白质含量较高(按干重算,是红薯的2.3倍,白薯的6.6倍)。其抗氧化物质和微量元素更丰富。
孩子们了解了番薯的种类,在一次加餐时,正好吃了红薯,小朋友很好奇,红薯是怎么做到软软糯糯的?生的红薯那么硬邦邦。唐一:“因为红薯放在锅里煮了,所以就软软的很好吃。”瀚泽:“我们吃的是红心红薯哎!所以才这么甜!”逸兴:“我还吃过红薯干,妈妈说红薯干是把红薯切成片晒干的。”
小结:因为红薯中含有淀粉和水份,淀粉与水结合在冷却的情况下会结在一起变硬,加热后就会变软,所以蒸煮、烤后的地瓜口感很好,软软的。
孩子们还自发的讨论了吃红薯的好处,安迪:“妈妈说吃红薯可以防止不拉臭臭。恭喜:“吃玉米也可以!玉米对眼睛也好。”小朋友不禁开始思考:吃红薯有什么好处呢?
经过调查,小朋友得知: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通便排毒、辅助降压、保护心血管、美容养颜的功效。
在制作美食时,带领孩子们洗了土豆,孩子们发现了土豆洗过的水是浑浊的,我和孩子们简单的讲述了土豆淀粉,孩子们对红薯能否制作淀粉,也产生了小问号。
安迪:“红薯也含有许多淀粉,那红薯洗一洗能不能洗出淀粉呢?”然然:“我觉得可以,我们可以拿信息区的红薯去试一试。”
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却发现水并没有变浑浊,只是把外皮洗干净了。孩子们猜想:
小o:“我觉得需要把皮削掉。”宸宸:“我们可以把红薯放到石磨里,磨一磨。”但是放进石磨后只磨出了一些红薯渣渣,而且不好收集。
带着猜想,孩子们回家继续查找答案,第二天孩子们自信满满的和我说:
唐一:“需要用破壁机先把红薯打成糊糊状。”小o补充到:“需要加上水!”安迪:“先把红薯切一切,再放到破壁机中效果更好。”米粒:“还需要准备纱布进行过滤,然后静止不动,放上一夜,沉淀的就是红薯淀粉啦~”
教师小结并在大屏上计划:
1.将红薯洗干净,削皮
2.使用切丝器将红薯切成细丝
3.将细丝放入破壁机中,加入清水,打成细腻糊状
4.进行过滤
5.静止不动
我们开始第二次尝试:
静止一夜后,将上层水倒出,果然得到了得到红薯淀粉。
小结:孩子们通过不断的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中获得最直观的经验。
科学小实验:神奇淀粉画,活动准备:碘伏、红薯淀粉、清水。
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吉米:“这不是保健医阿姨给我们消毒用的吗?”师继续提问:“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呢?”艾米:“碘伏!我家里也有。”
师:碘伏是什么味道的呢?
瀚泽:“臭臭的,不好闻。”蓉蓉:“有点奇怪的味道。”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瑾瑜:“是黑色的吗?”小o:“不对,是褐色的。”吉米:“就和酱油的颜色差不多!”
碘伏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将碘酒倒入无色透明瓶中,碘酒呈棕红色,气味刺鼻,类似于铁锈味道。
将淀粉加入水进行稀释,倒入透明容器中,加入碘伏,进行搅拌,溶液逐渐变成蓝黑色。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加入碘伏后,变成深蓝色了!
“为什么不是棕色呢?”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变色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型粉末,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其中直链淀粉呈螺旋状,加入碘液后,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与直链淀粉形成淀粉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的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从而使淀粉呈现出深蓝色或紫色。
简单来说,淀粉与碘生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因此溶液就会呈现蓝色。
孩子们用神奇的淀粉水创作了淀粉画,孩子们十分投入,非常愿意去探索和尝试,一次趣味小实验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小实验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验的过程中为幼儿带来身心的喜悦,使幼儿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而是围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小实验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开展科学小实验不仅仅开阔了幼儿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确定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后,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玩中不断地丰富、拓展着自己的知识体系。活动的丰富性体现着各个领域的相互融合,而并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单独体现,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了老师们的优秀案例后,我感觉对于这次生成活动的探究可以更充分、细致一些,可以更加的投入,从而使孩子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
案例: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以大班《奇妙的数字世界》主题为例
问题: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学习收获:
儿童学习数学,必须从他们生活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而不以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脱离具体实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现实性双重属性。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思考到抽象逻辑的思考。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则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基础上的。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需要练习和应用活动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