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编程学习——线程池

       如果并发的线程数量很多,并且每个线程都是执行一个时间很短的任务就结束了,这样频繁创建线程就会大大降低系统的效率,因为频繁创建线程和销毁线程需要时间。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使得线程可以复用,就是执行完一个任务,并不被销毁,而是可以继续执行其他的任务?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使用线程池统一管理线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Java中的线程池。此文章大部分内容出自《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第九章Java中的线程池的内容。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1. 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2.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的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3.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的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的分配,调优和监控。

线程池的实现原理

当向线程池提交一个任务后,线程池是如何处理任务的呢?下面通过一个处理流程图来简单了解一下:

Java并发编程学习——线程池_第1张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提交一个新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的处理流程如下:

  1. 首先线程池判断基本线程池是否已满?没满,创建一个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2. 其次线程池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满?没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在工作队列里。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3. 最后线程池判断整个线程池是否已满?没满,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

ThreadPoolExecutor执行execute()方法的示意图

线程池的使用

  • 线程池的创建

通过ThreadPoolExecutor来创建一个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 milliseconds, workQueue, handler);

创建一个线程池是需要几个参数,下面简单解释以下参数:

  • 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当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即使其他空闲的基本线程能够执行新任务也会创建线程,等到需要执行的任务数大于线程池基本大小时就不再创建。如果调用了线程池的prestartAllCoreThreads方法,线程池会提前创建并启动所有基本线程。
  • runnableTaskQueue(任务队列):用于保存等待执行的任务的阻塞队列。可以选择以下几个阻塞队列。
  1. ArrayBlockingQueue:是一个基于数组结构的有界阻塞队列,此队列按 FIFO(先进先出)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
  2. LinkedBlockingQueue:一个基于链表结构的阻塞队列,此队列按FIFO (先进先出) 排序元素,吞吐量通常要高于ArrayBlockingQueue。静态工厂方法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3. SynchronousQueue: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每个插入操作必须等到另一个线程调用移除操作,否则插入操作一直处于阻塞状态,吞吐量通常要高于LinkedBlockingQueue,静态工厂方法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4. PriorityBlockingQueue:一个具有优先级得无限阻塞队列。
  •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大小):线程池允许创建的最大线程数。如果队列满了,并且已创建的线程数小于最大线程数,则线程池会再创建新的线程执行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无界的任务队列这个参数就没什么效果
  • ThreadFactory:用于设置创建线程的工厂,可以通过线程工厂给每个创建出来的线程设置更有意义的名字,Debug和定位问题时非常又帮助。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饱和策略):当队列和线程池都满了,说明线程池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必须采取一种策略处理提交的新任务。这个策略默认情况下是AbortPolicy,表示无法处理新任务时抛出异常。以下是JDK1.5提供的四种策略。

  1.   AbortPolicy:直接抛出异常。
  2. CallerRunsPolicy:只用调用者所在线程来运行任务。
  3.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里最近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4. DiscardPolicy:不处理,丢弃掉。

当然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需要来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自定义策略。如记录日志或持久化不能处理的任务。

  • keepAliveTime(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线程池的工作线程空闲后,保持存活的时间。所以如果任务很多,并且每个任务执行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调大这个时间,提高线程的利用率
  • TimeUnit(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的单位):可选的单位有天(DAYS),小时(HOURS),分钟(MINUTES),毫秒(MILLISECONDS),微秒(MICROSECONDS, 千分之一毫秒)和毫微秒(NANOSECONDS, 千分之一微秒)。
  •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

       可以使用两个方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分别为execute()方法和submit()方法。

       使用execute()提交的任务,但是execute()方法没有返回值,所以无法判断任务知否被线程池执行成功。通过下面的代码可以知道,execute()方法输入的任务是一个Runnable类的实例。

threadsPool.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使用submit() 方法来提交任务,它会返回一个future类型的对象,可以通过这个future来判断任务是否执行成功。通过future的get()方法来获取返回值,get()方法会阻塞住直到任务完成,而使用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则会阻塞一段时间后立即返回,这时有可能任务没有执行完。

Future future = executor.submit(harReturnValuetask);
try {
	Object s = 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处理中断异常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 处理无法执行任务异常
} finally {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 关闭线程池

       调用线程池的shutdown或shutdownNow方法来关闭线程池,它们遍历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然后逐个调用线程的interrupt方法来中断线程,所以无法响应中断的任务可能永远无法终止。但是它们的实现原理略有不同。

       shutdown的原理是只是将线程池的状态设置成SHUTDOWN状态,然后中断所有没有正在执行任务的线程。

       shutdownNow会首先将线程池的状态设置成STOP,然后尝试停止所有的正在执行或暂停任务的线程,并返回等待执行任务的列表。

       只要调用了这两个关闭方法的其中一个,isShutdown方法就会返回true。当所有的任务都已关闭后,才表示线程池关闭成功,这时调用isTerminaed方法会返回true。通常调用shutdown方法来关闭线程池,如果任务不一定要执行完,则可以调用shutdownNow方法。

  • 合理地配置线程池

       性质不同的任务可以使用不同规模的线程池分开处理,要想合理地配置线程池,必须要分析任务的特性,选择合理的线程池。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任务的性质:CPU密集型任务,IO密集型任务和混合型任务。
  2. 任务的优先级:高,中和低。
  3. 任务的执行时间:长,中和短。
  4. 任务的依赖性:是否依赖其他系统资源,如数据库连接。

       优先级不同的任务可以使用优先级队列PriorityBlockingQueue来处理。它可以让优先级高的任务先得到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直有优先级高的任务提交到队列里,那么优先级低的任务可能永远不能执行

       执行时间不同的任务可以交给不同规模的线程池来处理,或者也可以使用优先级队列,让执行时间短的任务先执行。

       依赖数据库连接池的任务,因为线程提交SQL后需要等待数据库返回结果,如果等待的时间越长CPU空闲时间就越长,那么线程数应该设置越大,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CPU。

       建议使用有界队列,有界队列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预警能力。通过阅读第九章的内容,对于使用有界队列,可以通过监控线程池的状态来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了故障。如果使用无界队列,那么当系统出现问题是,线程池队列可能就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内存不够使用,引发系统崩溃,所以应该尽可能的使用有界队列。

  • 线程池的监控

       如果在系统中大量使用线程池,则有必要对线程池进行监控,方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线程池的使用状况来找到问题的位置。在监控线程池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属性:

  • taskCount:线程池需要执行的任务数量。
  • completedTaskCount:线程池在运行过程中已完成的任务数量。小于或等于taskCount。
  • largestPoolSize:线程池曾经创建过的最大线程数量。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知道线程池是否满过。如等于线程池的最大大小,则表示线程池曾经满了。
  • getPoolSize:线程池的线程数量。如果线程池不销毁的话,池里的线程不会自动销毁,所以这个大小只增不减
  • getActiveCount:获取活动的线程数。

       通过扩展线程池进行监控,即通过集成线程池来自定义线程池,重写线程池的beforExecute、afterExecute和terminated方法(这几个方法在线程池中都是空方法),可以在任务执行前、执行后和线程池关闭前执行一些代码来进行监控。有些像web后端开发中拦截器的作用,在之前、之后做一些需要的逻辑操作。

  • 参考资料

聊聊并发(三):Java线程池,http://ifeve.com/java-threadpool/


       自己本来对于线程池这部分的内容很不了解,通过阅读了方腾飞老师的两张内容后,最起码已经对于线程池的使用和线程池底层的工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过显然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Java,线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