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与士少语|王导

魏晋玄谈者的谈资:“贵无”与“崇有”。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图片发自App


《世说新语·赏誉》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译文】

丞相王导邀祖约晚上来清谈,谈到天亮也没有睡觉。第二天一早有客人来,王导出来见客时,还没有梳头,身体也有点困倦,客人问道:“您昨天夜里好像失眠了。”王导说:“昨晚和士少清谈,就让人忘了疲劳。”

祖约字士少,曾任豫州刺史。,他是祖逖之弟,东晋将领,也是和苏俊一起做乱的叛臣。

“公昨”句:“是”字疑是衍文,此句似应为“公昨如似失眠”,否则于理不顺。

判乱失败后,祖氏一族百余人全部在市集被杀,妇女被分赐诸胡为妾婢。

01 玄学的建立。

玄学是在空谈名理的社会风气中形成并发展嬗变的。

而空谈名理的社会风气又是滥觞于政治迫害、舌祸频起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玄学的形成标志着清谈时代的来临。

由清议发展而来的务虚的清谈,促成了魏晋玄学的诞生,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代又成了所谓“玄谈”。

黄巾起义,证明社会乱了,也说明经学不足以维系东汉的王道和统治了。

党锢之祸的发生,又表明专治经学可致大祸。

经历了两汉四百余年的“大统一”之后,终于出现了“三国纷争”的战乱局面。

魏时,经济破坏,城市遭劫,礼义多废,人心浮躁。

魏至晋的过渡期间,动乱不止,朝野多变,知识分子失去了往日安身立命的依托和根据。于是,知识精英就转入精神上的“出世”状态,开始欣赏起老庄哲学来,是为玄学之发端。

世道变了,人也就不同于从前了。由于文化形态的变异,富有思辨意味的老庄哲学和易学为人们所重视,使人感到先秦的名辨之风也因之而有了复兴之象。这是玄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大致的背景。


图片发自App

魏晋玄学崇尚的是“无为之治”,以清谈竞胜,旋即演为前卫的风气。

意识形态上的新锐变革,使得一切精神价值都被重估。

世家大族和社会名流,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一致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权、另开教化。名士何晏、王弼推崇《老子》、《庄子》、《周易》,重新估量“执一御众”、“以静制动”、“变而能通”的玄妙观点,在心性本体、内圣外王上沟通儒道,以无为自然观点来新论旧有的纲常名教。

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说:

两汉重儒学。其末也流于烦碎,不足以餍学者之望。而所谓玄学者,遂因之勃兴。玄学始倡者,为魏正始时王弼、何晏,以老庄周易为宗。

王、何二氏被认为是第一流的大清谈家,是玄学的创始者。

继王弼、何晏之后,又有大兴玄学者,到嵇康、阮籍之时,玄学轮廓形成了。

玄学的建立,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翻阅《日知录》卷十三,发现顾炎武经考证指出:

正始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自此以后,竞相祖述。

玄学发端于何晏、王弼对老庄哲学的祖述和注论,这是魏正始年间的玄学,可以称之为正始玄学。此后,又有了竹林玄学、元康玄学、东晋玄学。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后来佛学渐盛,而玄学渐衰。

部分转自:图书 话说清谈 作者:王文斌

图片发自App


【评价】

伏滔:

祖约助逆,身亡家族。

你可能感兴趣的:(41.2 与士少语|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