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1

《目标感》

今天我们开始讲解一本有关目标的书《目标感》。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1829年,7岁的德国男孩海因里希·谢里曼收到了父亲送给他的圣诞节礼物,那是一本关于世界史的图书。书中有一幅描绘特洛伊古城的雕版插图,望着图中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小谢里曼想起了之前父亲和他讲过的荷马史诗和特洛伊城战争的故事。父亲曾经告诉他,特洛伊城在几千年前就被彻底焚毁了,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但望着图中描绘的高大城墙,小谢里曼反驳父亲说:“父亲,假使这种城墙一度存在过,那是不可能被完全毁掉的;大量的废墟一定还会残留着,不过是被多少年代的尘土掩埋在下面了。”父亲虽然不同意他的判断,但对小谢里曼的想法表示了肯定。最后两人还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等小谢里曼长大后,他可以去寻找并发掘特洛伊城遗址。


9岁时,小谢里曼的母亲去世,贫穷的父亲没有能力供他上大学,于是他开始在一家食品杂货店当学徒,后来又去海船上当服务生,当那艘海船失事后,他又去一家贸易行担任簿记员。在这些无聊的岁月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在7岁时立下的目标,于是他抓紧每一分钟空闲的时间来学习历史知识,为此他学会了二十种语言;考古发掘是需要金钱的,于是他通过经商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最终,在1871年,49岁的谢尔曼在土耳其的希沙里克山丘指挥着150名工人,开始了他在7岁时立下的那个目标:发掘特洛伊城遗址。


是什么使得海因里希·谢里曼成为了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考古学家?简单说,就是那个他在7岁时立下的目标。很多为人父母者可能对此都有些疑问,比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目标吗?如果有,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目标的?如果年轻人无法找到可以让其投身的目标,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我们要讲的这本《目标感》里找到。本书作者威廉·戴蒙是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青少年中心主任,被誉为“影响世界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他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年轻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年轻人无法在生活中找到明确而可靠的目标感,我们经常说的宅、啃老、漂泊感、迷茫、冷漠、焦虑、恐慌以及自我沉溺就会出现在他们身上;获得茁壮成长的年轻人与彷徨不定的年轻人之间的主要差异,就在于他们是否找到了一个有强大吸引力的目标。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句诗很著名,叫“野渡无人舟自横”。没有目标感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最终只能在一个偏僻的无人角落中停泊一生,始终无法驶进人生的大江大河中劈风斩浪。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或者已经为人父母,正在为孩子的成长忧虑,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或者你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洛伊古城。


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一讲正式进入到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