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焦虑症患者,都是和自己的困兽之斗。

抑郁症已经逐渐进入大众化视线了,相比之下

焦虑症遇到的误解、不解其实一点也不少。

就和有些人心情不好就说自己抑郁一样,很多人压力大一点就说自己焦虑,加上媒体泛泛报道,大家纷纷对号入座,好像都市里谁不抑郁焦虑一下谁就不够努力似的。这其实对真正的焦虑症患者不公平。就好像现在大家知道不能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点啦”,你对一个焦虑症患者说“不要担心啦,压力不要这么大”,是同一个意思。

焦虑不是说要考试了没复习,要结婚了没房子,要生孩子了没钱买尿布。这只是压力(stress),你会为压力感到焦虑(anxious),但这不是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

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担忧是荒谬无稽的,甚至他根本都找不到自己在担忧什么。但理性上的认知并不能阻止排山倒海般袭来的恐惧和不安感,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这种感觉,我曾向心理医生描述过。我说,这就好像我是一个小红帽,走在黑暗森林里,风吹草动都特别容易惊蛰,总觉得阴影里藏着什么怪物,等走过去一看,又什么都没有。我的心理医生和我说,当我们都是原始人的时候,的确是这样的呀。你在森林里狩猎,你也可能是别人的猎物,不提高警惕怎么行?

人类在进化的时候,警惕的等级就和红绿灯一样,是分为三种的。红色警戒,是明确看到有威胁的时候,比如一只熊来了。压力徒增,紧张,手心出汗,呼吸心跳加快,等等等。考试前,演讲前的这种感觉,都属于红色警戒,又成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要么打,要么跑)

绿色自然是轻松的时候,浑身舒坦,想要吃饭。又称 Rest and digest(休息和消化模式)。要不然为什么紧张时候吃不下饭呢,因为红色警戒时候消化功能暂时被放在次要位置(血液从胃部被转到肌肉以方便你打架或者跑路了)

而最难以把握的,是黄色警戒。这就是你走在森林里,你总觉得有眼睛盯着你,但又看不见明确的敌人在哪里。但你深知你并不安全。这种等待危险的焦虑,充满了无助感,因为你没法控制它。正常人是不会经常有这种感觉的,但焦虑症患者,就好像深陷在黄色警戒里,没法把自己调成绿色的休息状态。

其实对一个焦虑症患者来说,尤其是广泛焦虑症患者,红色警戒的状态可能还容易对付些。你明确知道敌人是谁,你可以下手应对,事态便在你的控制之间。最令人恐惧的其实是未知。

有些时候,焦虑症患者会通过一定的仪式(ritual)来减轻这种不安感,这就容易引起强迫症。洗手、检查门什么的,都是小 case,常人时不时也会有的,除非影响到生活,不太算。真正的强迫症是你明明理性知道这事没有必要、你已经做过了、但还是一定要去做,因为不做,你觉得天要塌下来。

我印象很深的有一回,上班高峰时期,在地铁站口,大家很有秩序地排队出站,一个接一个。轮到我前面的人时候,队伍卡住了。我很清楚地可以看见我前面只有一位男士,三十多吧,西装风衣,典型都市白领,其他人都已经过了检票口了,就只有他站着不动。他手中拿着地铁卡,脸涨的通红,很明显在默念着数字,念到了某个数字的时候,这才刷卡过检票口。

那个男人面孔憋的通红,根本不敢抬头看周围人目光,但还是要把数字念完才敢出去的那种充满了无助感的执着,我印象很深很深。我没有催他,好在他念的数字不多,可能是三或者七的整数,停了大概十几秒不到,后面的人也没有催。但就这十几秒,在上班高峰人流中是多么的突兀,应该大家都能想象。

你说他真的相信数字有魔力吗?未必。很多时候焦虑患者明明知道自己这是在做蠢事,是在想一些没边的蠢想法,但就是不敢停,停不下来,而更加悔恨,自责。所以,理性和他解释,规劝,都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最糟糕的是,焦虑症患者,往往比抑郁症患者更没有迹象。哪怕是感觉天塌地陷的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在熟悉了以后,也可以装的若无其事。第一次惊恐发作的人,经常被误以为心脏病发作而送进急救室,而后熟悉了这个机制,便懂得怎么“顺波逐流”(ride the waves),表面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唯一要说有迹象,那就是倘若你刚好在他焦虑 / 惊恐发作的时候过去和他说话,会发现他心不在焉,感觉似乎略显紧张,甚至对你很不耐烦,好像在等什么人或者等什么事情一样。心理医生是这么解释的:你假如在森林里看见了一头熊,正紧张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边上有人和你说话,你会怎么做?肯定是敷衍了之,或者干脆甩手让他走开,别打扰你盯着危险做出判断。

每一个焦虑症患者,发作的时候都独自走在黑暗森林里。外面属于大家的天光大亮,他是看不见的。

最常见治疗焦虑症,尤其广泛焦虑症,的方式叫 CBT(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认知方式疗法。通过慢慢改变你对森林,对黑暗,对熊,对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调整你的安全感。

可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和思考方式,谈何容易呢?

每一个焦虑症患者都是和自己在做搏斗。请理解他们(我们)。

更新:

有人提到了心脏神经官能症。在评论里,答主说了其实医生给的诊断是“躯体化障碍”,只不过说神经官能症听起来好理解一点而已。所谓躯体化障碍(somatic disorder),其实就是情绪无法倾泻,转换成身体上的症状而已,没有那么玄乎。

我的心理医生曾说过,躯体化障碍在亚洲人种身上多见,因为我们从小教育和家庭环境,并不鼓励我们正当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隐忍是美德,太过张扬的自我表现是见者皱眉的。很多有躯体障碍的焦虑症患者,平时并不觉得自己压力大,但会浑身说不出的不舒服,其实这是情绪通过身体的一种体现。

由于我们并不适应情绪化表达自己,所以很多时候,只有身体不舒服,才是被允许的表达自己不开心的理由——试想一下,和父母或老人吵架,对方表示气急,是不是往往捂胸口或抱头皱眉做不舒服状?“你让我感到失望,你让我感到愤怒”这种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翻译腔,似乎只有在外国电视剧里会出现?

很多心理学研究都有提到,亚洲人表达情绪唯一的合理合法性就是通过躯体症状。不开心,那特么是装的,身体难受,那可装不了。久而久之,我们就学会了用身体表达情绪。

而假如我们无法辨别情绪和真正身体症状的区别,就会对这种躯体化的情绪产生恐慌。越是对此焦虑,越是陷入焦虑的循环。寻医问药收效甚微,因为这是心结。

还是那句话,心结解开何尝容易呢,请理解并给予时间吧。祝大家都健康快乐 :)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焦虑症患者,都是和自己的困兽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