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墙铭文

2021年1月4日,在健身馆跑步机上跑步,因为万年青跑步机一场意外,出现了身后摔跤,超出了我的意外想像。


邻居家朋友在社区医院CT检查科室,通过他家从社区医院转移到南市区第一医院。


当天夜间,从社区医院转移到市区第一医院,在住院部六号楼二楼神经外科,办理住院手续。


一周后,我从六号楼下来,去医院一家超市买一些生活用品,超市在七号楼一楼。去超市的路上,看到了使命墙铭文。


(使命墙铭文)

『使命墙铭文』文字:

抢救一九九二年『七·三一』空难伤员


壬申仲夏,七月流火。风云倏变,苍穹起祸。民航折翼,伤者苦多。吾院天使,当代华佗。临危受命,紧急组合。领导有方,医护忘我。训练有素,处置稳妥。分流及时,上下奔波。夺秒争分,团结拼搏。就地抢救,常规突破。多台手术,同时操作。夜以继日,无人退缩。镕基总理,苙院审度。详察伤情,殷殷嘱托。十九伤员,终起沉疴。旷世奇迹,煌煌硕果。情感天地,气震山河。不辱使命,可泣可歌。誉驰中外,英名远播。功垂史册,永世楷模。



                        南京市第一医院全体同仁谨识

                        公元二〇〇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使命墙铭文事件是在1992年南京机场空难事件发生12年后,才逐步建成的。第一医院医生和护士为了抢救92年『七·三一』空难事件。


当时镕基总理亲自到达南京详查空难事件,空难事件中各方人员与第一医院医护人员接触交流。


在那个年代,空难事件人员回忆空难事件经过,以及医院使命墙铭文事件。


2004年7月30日上午,南京市第一医院充满了温馨气氛:1992年“7·31”空难部分幸存者,在医院的组织下,与医院当年参与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走到了一起,共同回顾那刻骨铭心的时刻……


1992年7月31日下午3:06,南京机场一架客机失事,当场死亡92人,另有31名伤员就近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31名伤员中,最终抢救成功19名,成功率63.3%。幸存者们在住院的60多个日日夜夜中,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几乎每个人出院时与医护人员如同亲姐妹一样挥泪惜别。


12年过去了,当年的幸存者们生活情况怎样?曾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医生、护士,非常挂念他们。为此,医院近期想方设法联系上9名康复伤员,邀请他们来宁一聚。


现在在镇江火车站工作的张鸿林、蔡丽华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张建江一家三口,听说要到南京第一医院看望当年的救命恩人,一家人激动得几天睡不好觉。张鸿林告诉记者说,当空难发生时很快就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病房了。后来医生告诉他,当时浑身是伤,几乎要截肢,后来在医生精心抢救下,不但脱离了危险,还保住了下肢;妻子和儿子也很快恢复了健康。回想当年感慨万千:一家三口遭遇空难,而又劫后余生,如果没有医院的及时抢救,也许一家人再也不能团圆了……


幸存者陈建国先生,如今在厦门经营着一家企业。他当时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4天。康复出院后,每年7月31日他都要给一院的医护人员寄上一束鲜花或打一个问候电话。昨天他哽咽着说:“一院的医护人员是患者心中永远的天使,我们感谢他们。”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还能认出当年的救命恩人!”现在在泉州工作的杨文章先生激动地说。空难发生后,他肝脾破裂和多处骨折,在医院内昏迷了7昼夜。后来又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期间医护人员给予他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每每想起那些亲同手足的医护人员们,杨先生时常泪流满面。这次来宁,他特地把当年出院时与医护人员的合影照片带回来,对着照片一一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为铭记这段岁月,鞭策医护人员不忘“救死扶伤”天职,南京市第一医院特地建起了一块“使命墙”,于昨天揭幕。今天上午8时30分,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出现感人一幕:1992年南京“7·31”空难的7名幸存者来到这里,回访这个曾经在第一时间救护他们生命的医院。时隔12年,幸存者们见到当年在病床前贴心救助他们的医护人员,回想当年一幕幕,这些幸存者和医生相拥而泣,场景感人至深。


为了迎接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回访,南京市第一医院刚刚建成了一面“使命墙”,今天上午,今年新入院的医护人员在“使命墙”前作了“牢记病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宣誓。“使命墙”上刻录了一段记载救助“7·31”空难幸存者经过的铭文,让人不由得把时光追溯到12年前。


1992年7月31日下午3时06分,南京机场一架南京飞厦门的客机起飞滑行冲出跑道,当时这架飞机上共有116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但是最后仅生还19人。这19人都是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被成功救活的。当天下午第一批空难伤员送到医院时,从院部、门诊、病区以及在家休息闻讯赶到医院的院领导、专家、医生、护士、工人近500人,分成三大组组织抢救,10个手术间铺开14台手术,并在手术室走廊的推车上展开清创。手术从当日下午伤员入院一直到次日凌晨。急诊抢救后又经历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结果在送到南京第一医院抢救的31名伤员中,抢救成功19名,在抢救和治疗的60多个日日夜夜,伤员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在陆续出院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与医护人员都如同亲姐妹一样挥泪惜别。


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这些大多数在外地的幸存者却与当年救助他们的医护人员再也没有见过面。“你们过得好不好”——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于是在又一个“7·31”纪念日到来之际,有了这一次特别温馨的回访。


  陈红珍:学生给我重回讲台的信念


陈红珍如今是厦门旅游学校的校长,今年39岁。12年前她还是厦门双十中学的一名普通历史教师,当时她代表学校来南京参加一套新教材的研讨会。陈红珍说:“在空难中,我右脚粉碎性骨折,脊椎严重受伤,医生建议我不要再从事教师职业,但是,是学生们的爱给了我一定要再回讲台的坚强信念,他们使我一直到今天仍带着伤痛站在讲台上”。


陈红珍告诉记者,空难发生的一刹那,她就昏死过去了,那年她回学校时,校长在全校的大会上说,她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那些教研材料还在吗”,当时全校师生掌声雷动,陈红珍说:“当时我非常感动,就在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那么深爱教师岗位。”就在陈红珍来南京前,学校刚刚分配她带高二班的学生,空难发生后,这些学生还从未见过自己的班主任,陈红珍回到厦门后,这些学生就经常出现在她的家中,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看到他们关切的眼神,陈红珍不顾医生的劝告,坚持按摩,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后,还是坚强地站到了讲台上,一直到今天。


  陈建国:坦然面对人生坎坷


每年7月31日或者过年,南京市第一医院的谢莹莹等医护人员都要收到一束鲜花,这是“7·31”空难幸存者、厦门民营企业家陈建国送来的。


今年44岁的陈建国是厦门市从事建材的民营企业家,在空难中,他的脊椎骨压缩性那不能怪谁,那血糖高也不怪别人的。骨折,身上有40个伤口。谈起这段不幸遭遇,他非常坦然。他告诉记者,他出院后一个月又坐飞机了,人如果这点勇气都没有怎么去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


他对当年空难的情景记忆犹新:“我就在一刹那间像闪电那么快失去知觉。因为上飞机后我一直在看书,发生空难的时候,我就听到‘哗’的一声,眼前一黑,人往前倾,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许在创业中早就经过艰难的磨砺,这次空难,倒是让陈建国更加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他和爱人在家常讲起这次空难,更多的是在提醒自己:这么大的苦难都受过了,还怕什么?


  张鸿林一家三口:彼此关爱情至深


在世界空难史上,同乘一架飞机的一家三口遭遇空难,而又安全生还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来自镇江的张鸿林一家三口当时是第一次坐飞机,他们到厦门是为了给张鸿林的老父亲过60岁生日。在飞机上,他们一家三口坐在第8排,飞机就在他们面前断裂。经历过死亡的边缘,一家三口走过了彼此关爱、亲情浓浓的12年。


这次到南京来,张鸿林一家三口第一次看到12年前的空难资料片,看到当时凄惨的场面,他们情不自禁泪流满面,灾难发生时,张鸿林一下子就昏过去了,醒来后,就听到有小孩哭,但他什么都看不见,他又听到他爱人蔡丽华的声音,他叫他们不要哭,说会有人来救我们的,然后他就喊:“快救救我的孩子”,就听到有人回答一句:“你放心,我们会救的”,张鸿林又昏过去了。


第二天,他在医院醒来后,再次问:我的爱人和孩子呢?一位医生告诉他,都还活着。一家三口在医院见面,抱头痛哭。第二天,老父亲从厦门赶来照料他,镇江市政府和单位派人来看望他们,出院后,一家三口无时不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珍惜之心。


  杨文章:乐观豁达对待每件事


对泉州经商人员杨文章来说,空难就像一次天崩地塌。他当时坐在飞机的第7排,飞机陡然从他身后裂开,好像房子倒塌的感觉,忽然间人就失去了知觉。在医院醒来后,杨文章已做过手术,肝脾破裂,头部缝了27针,但一直是乐天派的他并没有太多的害怕与惊奇。


事发后,弟弟从美国赶来,父母从香港赶到南京,妻子听到空难的消息后便晕过去了。记得出院回家乡,乡亲们早早地守在路旁,放鞭炮欢迎他回家,非常感动。“人有了第二次生命,对待每件事也就看得更开,更加豁达了吧”,杨文章告诉记者,12年来,他一直在生意场上打拼,但从不与人斤斤计较,处处以和为贵,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周奇洪:用爱心回报家人和社会


这次到南京,泉州经贸学院的周奇洪带来了一张保存12年的照片,他一直对照片上的7名医护人员念念不忘。谈起经历空难后的感悟,周奇洪说,自那以后,他更懂得用爱心回报家人和社会。他告诉记者:“我的后半生是南京人民给我的,特别是南京的医护人员,无私的奉献,无微不至的照顾,使经历肠断、骨折痛苦的我恢复得很快。


这几年,每当我看到不好的医德医风,每当我听到医患关系紧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当年救助我们的医生,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心也时刻在激励着我。这12年来,我经常想着,换一个形式,把爱还给家人和社会。我把‘认真工作、清白做人’作为我的人生信条,努力把孩子培养好,把我的学生教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从市区第一医院使命墙铭文文字中看出,空难事件中相关人员,在那个年代与医院医护人员,国家总理暗中关心。


我的事件也是类似如此,与社区医院,社区邻居家,公司,生活中朋友暗中关注,感谢他们关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命墙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