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行(二)

在常姐溢于言表的指引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一座现代化的钢厂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之中,主人对我们的到来给予了最好的接待,可舟车劳顿的我们只想早些回去睡觉,不听使唤的大脑把主人的溢美之词全都忘记了,主人也知道我们一行的辛苦,特地准备了一桌丰富的美食——伊朗烤肉,烤西红柿,酱黄瓜,柠檬水,西瓜和圣女果。看的出来这是极度缺水的伊朗西部能拿出招待人最好的食物了。

简单机械般的吃过午饭,主人安排我们回宾馆休息。说是宾馆其实就是住家,和国内普通居民家庭布局一样,宽广的客厅,狭小的卧室,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室,面积很大的厨房,里面充满各种德制烹饪设施,光亮锋利的刀具摆的很整齐。客厅里一张粉红色的地摊铺满整个地板,其上中间位置又铺一张4米乘4米的波斯地毯,显得很名贵。主人煞费苦心的安排令我们感到伊朗人的热情。陪同我们回来的伊朗人担心我们不习惯伊朗的生活习惯,又下楼购买很多有中国生产的食物充斥在冰箱里以防不时之需。

伊朗和中国有3个半小时的时差,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基本上都恢复过来。第二天早上六点五十,司机已经在楼上等待接我们去现场。伊朗上班时间是早上7点开始工作,到中午1点才吃午饭,2点开始到下午5点才下班。对早上习惯吃早餐在出门工作的中国人来说早上不吃饭无论如何从健康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伊朗就是这样一个早上不重视早餐的国家,连续工作6小时候,我们早已是饥餐碌碌,而伊朗人却是干劲志十足,丝毫不见饥饿之态,这点和国内到吃饭时间早已等待的人群大相径庭。

中午吃饭后,算是主人正式和我们谈工作安排和我们一行要达到的目的。主人谦卑的态度和热情的地主之谊使我们没有理由再考虑工作以外的事情,接下来的几天里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对每天结束工作后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工作情况的深度了解让我们和主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沟通虽很困难,但主人的细致和耐心却无处不体现出来。看的出来,主人对来自东方的中国人有种莫名的崇拜,这点从现场工地上众多的中国元素就可以看出,而我们在工地工作的每一刻都被浓浓的热情所包围,伊朗工人给予我们最大的友爱也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对我们提出的每项整改要求他们会在下班后自觉的加班完成,等待我们第二天做出评判,中国人的认可对伊朗人来说就是他一天工作最大的源动力,就像我们儿时阶段听到老师表扬后的喜悦心情一样。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不吃猪肉,饭菜以牛羊肉和鸡肉为主,虽有厨房但基本都是烤制食物,至于蔬菜那更是想都别想,要算绿色食品的话每顿饭里仅有的三到四个小青辣椒可以算上,伊朗人生吃青辣椒和洋葱的举动让我们这些习惯了煎炒烹炸的东方人深感别扭,可伊朗人在我们面前大快朵颐的举动也不自觉的影响我们的食欲,同行的解工更是苦不堪言,望着一盘生洋葱和青辣椒就是拿不起手上的刀叉。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如果饮食习惯还是生吃火烤,无异于没有完全进化过来,伊朗这个国家虽处亚洲板块,其实更多的还是接近欧洲人的生活习惯。这从男人满身的毛发和高大魁梧的身材就可以看出。

伊朗网络速度奇慢,而且经常没有电,自然也没有网络,对有网络依赖症的中国人来说没有网络犹如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各种无聊就表现出来了。周末休息,我们四人结伴上街,顺便领略异国风土人情,每都一处总有热情的当地人和我们打招呼但更多的是一种礼貌般的问候,尽管我们听不懂波斯语。伊朗的建筑都是当地人自己修建,在我们住处不远处就有人正在盖楼。楼房之间没有间隔,都是一家墙靠着另外一家,整个一栋楼也由于各家修建风格不同而出现高低不齐,楼层不同的结构。同样,旁边的楼房也是如此,这样就构成一片楼群高低错位,宽窄不同,就地势而修的建筑群。远远看去就像几十年前中国的农村院落散漫的分布在城区,不同的是,中国的农村也不时炊烟袅袅,而这里的人连做饭的生气都没有。整个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尤其是夜晚,基本上没有夜生活,国内夜晚街道上小贩的叫卖声,商家卖力的宣传声,歌舞厅鼓膜喧嚣的欢乐声在这里都被寂静所代替。伊朗女人出门要带面纱,都是那种一身黑,漏出两眼睛,这样的装束要是晚上出门一拐角遇到伊朗女人,再光线暗淡些人都吓坏的,想想都渗的慌,所以我们也被告诫不要轻易出门,出门一定要有当地人陪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朗之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