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余秋雨老师看文化-中国文化课-3

同余秋雨老师看文化-中国文化课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今天的杭州比较热,十一月中下旬了,三十度左右比较少见,但是明天后天就要开始下雨降温了,今年是第一年自己住在一个地方度过杭州冷峻的冬天,和之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来锻炼来读书,不一样在没有了学校的自由感而是自己在打拼,不一样在离开学校终于认识到了现实的骨感,还有和自己想到的东西的距离,也不一样在更加想念女朋友,真正一个人的时候,才知道陪伴的重要,才知道她真的是最懂我的,我要努力保护她,希望明年能计划好到一起去,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也更加想家里人,想他们身体都好,享受生活,享受北方的暖气。

昨天说到了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文化,一个洋洋洒洒一个古老神秘,今天要说说第三个跨越文明门槛的古印度河文化,在我心里,现在的印度给我的印象不是很好,贫富差距极大,基础生产力较差,恒河水不知道现在有多脏,但那条神圣的河流好像已经无法忍受她滋养的人们如此地脏乱不堪。可是那个神圣的佛教就是从印度河边传出来的,佛教的思想在中国在好多国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影响,但是现在到了印度,早已看不到如此巨大的影响,佛教在9世纪的印度开始衰落,在13世纪彻底消亡,这令我这种年轻人无法想象,如此有力量有深度的佛教思想文化为什么在印度本土会消亡,原因由余秋雨老师一语道破,他说看现在的印度和古代的印度,美,可以美到泰姬陵,脏,可以脏到恒河晨浴;静,可以静到甘地墓,乱可以乱到千人火车,就即便是最好的文化,也在极端的拥挤和裂变中消失了,喧闹拥挤让思想停在了想象当中,缺少了独立思考和深掘根源的研究,文化只能停滞不前了,而中国文化为什么能一直走下来,而没有消失在拥挤中呢,大概是因为每一段时间都有文化的鉴别者,这些鉴别者一直在定位着中国的顶尖文化水平,其他人也不是活在文化想象中,而是文化实践中,这些鉴别者,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司马迁。

说完前三个古文明,终于来到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这次记录后面的整体应该都是基于中华文化了,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表main到根源,中国文化为什么能生存这么久,中国文化为什么有如此的力量,中国文化是如何在一次次灾难中涅槃重生的,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如何的。跟随余秋雨老师的步伐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中国文化,余老师也是从头说起,中国文化奠基时代的几位伟人,大家都耳熟能详,第一位是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第一代表,老子,老子的历史纪录很玄妙,留下的文字只有那洋洋洒洒五千字的《道德经》,据说是在出函谷关时换做出关许可而写下的,但这五千字,真真正正为中国文化做了积淀,老子虽然消失了,但是它留下的是一个能够深思熟虑,看透万象的民族。孔子是岁数小于老子的,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求学,两人的交谈没有记录,但是这两位的相见已经让中国文化有了最深厚的底蕴,两人有一个相似之处,这一点是余老师专门提出来的,中国好多文化学者都有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在路上,老子在路上,要出函谷关找寻人生的真正意义,孔子在路上,在路上去拜访老子,在辞别老子之后孔子仍然在路上,他在路上想要去把他的文化理解与他人分享,他们走过的路就是中国文化奠基的路,在说到一位黑衣人,墨子,他也在路上,他在去楚国劝说鲁班和楚王不要发动战争的路上,一袭黑衣,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他所说的兼爱非攻,现在想来是最高理想,最高品德,精神制高点

最后想引用一下余秋雨老师的一段话,总结为中国文化奠基的这几位伟人

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中国人不同的心理色调

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老子是飘渺的灰白色,近似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庄子是飘逸的银褐色;韩非子是沉郁的金铜色

我还期待着一中颜色。它使其他的颜色更加鲜明,又使他们获得定力。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认为是颜色,确实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它就是黑色。

是他,墨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余秋雨老师看文化-中国文化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