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故事,伟岸大丈夫

图片发自App

  春秋小故事,伟岸大丈夫                             

          —— 听黄旭阳老师讲座点滴所感    

今天周四,冷雨嗖嗖,寒气逼人。在黑色的夜幕中驱车到鼎诚大厦,去听党校黄旭阳老师的春秋故事。    

天气很冷,今晚来听课人不是很多。但是, 黄老师却真如一轮热气腾腾的旭阳,用他生动的演绎,把大家的心捂得暖暖的。  

他讲的是春秋故事十二,重点讲到了“赵氏孤儿”这一段。在这段春秋故事里,出现了一位史官,还有两位家臣,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今晚故事中讲到的这位史官,就是诗中所赞颂的晋国史官董狐。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感人事迹被后人大书特书,广为传颂呢?  

原来,晋国的国君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返回继续执政。董狐执笔如实记载:“赵盾弑君于桃园”。赵盾看到了这段话,连忙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尊重历史事实,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与独立意识判断。在当权者面前,敢如此秉笔直书。作为一个职务最小的国家公务员,敢做如此冒犯权贵的惊天大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担当啊!——董狐难道不是人间正义的化身吗?难怪,《正气歌》里要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难怪,董狐的名字,同他的精神节操,从此千古流传。

当然,他忠于事实,把权贵赵盾的大罪记载下来,还能存活于人间。也佐证了作为晋国权贵赵盾的宽容大度、虚怀若谷。试用历史的眼眸审视:赵盾与董狐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有各自的伟大之处。可以说,他们俩是互相成全了对方。    

以历史的语境来对话。即放在历史的特有环境之中,去审视古代的史官,去审视古代的史官制度,便可以读出许多的趣味出来。

有证可查的是,古代的史官“不但独立,还可以照史官的意思,来写他判断的事实”。就事论事,董狐记载下权贵的大罪之后,还能侥幸存活。这不仅仅由于赵盾的大度,还得益于古代的史官制度。

中国古代有一个规定,皇帝是不能看史官所记的关于他自己的实录的。这也是保证史官能真正秉笔直书国君功过善恶的重要制度——因为历史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而古代历史上的圣君、皇帝,大凡都是尊重制度,遵守这种史家行规的。赵盾作为位高权重的晋国大臣,当然知道这个制度。所以,董狐如果要感谢不杀之恩,不用感谢赵盾本人,而应该感谢这个值得后世称道的开明制度才对。    

在“赵氏孤儿”这段故事中,两位重要的家臣又是谁呢?当然是赵盾的家臣公孙杵臼与程婴。赵氏一族被屠岸贾带领的人马满门抄斩,赵家血脉只遗存了庄姬生下的“赵武”这一根独苗。从逃出宫门到抚养成人到报仇雪恨,赵氏复兴。两位家臣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个人及家庭的生命。能对主家忠诚如此,可以说史无前人,后乏来者。    

偷梁换柱以保全赵氏孤儿,程婴牺牲自己的儿子去顶包。为骗取屠岸贾的信任,公孙杵臼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俩在屠岸贾面前,表演了一出完美的双簧戏,也是一场货真价实的苦肉计。形孤影单的程婴含辛茹苦将赵武抚养成人,帮赵武最终复仇,让赵氏家族重新恢复权贵地位。程婴可谓大功告成,他完全可以坐享回报,富贵等身,颐养天年。

但是,大功告成之际他却自刎了断了——他认为自己帮主子复仇的使命已经完成,他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于是,一死酬知己,追随好朋友公孙杵臼而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忠烈、壮烈!    

《孟子·滕文公下》里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而今晚,从黄阳旭阳老师睿智的目光里,从他灿若莲花的演讲里,我读到了春秋大义,也看到了三个伟岸的大丈夫……                    

20190110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小故事,伟岸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