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探究及现实意义


摘要: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西游记》包含了很多内容,它不仅限于描写恶魔或世俗事务,还涉及人、神、佛和恶魔。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许多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这部作品所涉及的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比如“佛教文化、东南亚文化、当代电影和电视的变化”。本书的当代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基于文学研究和其他方法,本书首先介绍了《西游记》的背景和内容,然后探讨了四位师徒的性格特征,分析了作者的人物塑造技巧,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部作品中四位师徒的内在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游记》;师徒四人;探究;现实意义


 

目录

一、引言.................................................... 1

二、《西游记》的渊源.......................................... 1

三、《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1

(一)环境烘托氛围,刻画人物性格................................. 1

(二)对比写作,塑造人物形象..................................... 2

(三)角色矛盾冲突,丰满形象塑造................................. 2

(四)角色矛盾冲突,丰满形象塑造................................. 2

四、《西游记》中师徒组合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3

(一)以柔克刚................................................... 3

(二)以德服人................................................... 3

五、《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浅析............................... 4

(一)孙悟空..................................................... 4

(二)猪八戒..................................................... 5

(三)沙和尚..................................................... 5

(四)唐玄奘..................................................... 6

六、《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6

(一)唐玄奘..................................................... 6

(二)孙悟空..................................................... 7

(三)猪八戒..................................................... 7

(四)沙和尚..................................................... 8

七、《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情节象征意义............................ 8

八、总结.................................................... 9

致谢...................................................... 12

一、引言

《西游记》是我们童年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仍然记得懒惰的八戒猪、进取勇敢的孙悟空、严肃的唐僧和顺从的沙僧、老师和徒弟的鲜明个性让我们记忆犹新。《西游记》语言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气氛,不仅将魔法与现实结合起来,而且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社会状态注入到神与佛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西游记》的渊源

这本书主要讲述从西方取经的故事,四位老师和弟子努力获取经文并取得正确结果的故事。《西游记》的写作特点是使用辛辣的反讽、幽默的语气和幽默的语言,这促进了讽刺小说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学史的巅峰。它不仅将魔法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而且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和社会状态注入到神和佛中。它充满了浪漫。它系统地反映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小说的内容感人至深,对生活的隐晦阐释使人们受益匪浅。据有关学者考证,唐代玄奘的佛经是由人和实物演变而来的。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独自前往天竺取经,经历了数千次困难。贞观十九年(645年),他用梵文找到了657本佛经。他坚强、勇敢、勤奋、意志力超群,深受大多数人的喜爱。玄奘口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他的弟子结合其口述内容进行了整理,最终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他的弟子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专门写作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西行取经的经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解读。《西游记》,充满了玄幻色彩,整个的过程比较漫长,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鲁迅还是郭沫若,都对《西游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考证,都认为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历史文化的记载,吴承恩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层面的加工,投入了数年时间才完成了《西游记》的创作。

三、《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一)环境烘托氛围,刻画人物性格

人物、环境及情节是都成小说的三个组成元素。在小说当中,人物固然是核心所在,但是在对环境进行描述衬托上,更是与人物直接联系在一起,环境对小说的根本性影响无法代替。通过环境的塑造,可以为不同的角色参与搭建良好的平台,能够让故事按照既定思路更好发展起来。环境对小说可以产生非常多元化的影响,能够让叙事更加成功。《西游记》非常注重环境的塑造,注重与所在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结合,给人创造了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在对花果山进行描述上,注重刻画山的光环,为后来引出悟空做好了铺垫。这种意境描绘了猴子的精神根源,通过环境反映了猴子的光环,为猴子未来的非凡生活做了铺垫。在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险峻的群山。有了荆棘和野生动物,这种可怕的气氛逐渐将情节推向高潮。唐僧在这一幕面前表现出了他的恐惧,这显示了他懦弱的性格;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赶走了凶猛的野兽,这释放了孙悟空的无畏和勇敢。此外,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营造氛围,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可以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促进故事的发展。

(二)对比写作,塑造人物形象

所谓对比,就是将对立的事物、场景和人进行比较,使某一特征更加鲜明,增强感情。对比写作手法在小说中非常常见,它可以突出小说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这种技巧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83回的“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中,孙悟空一眼就能认出老鼠的本质,而唐僧和朱八戒则阻碍了悟空的除魔。在这里,悟空的狡猾、八戒的贪欲和唐僧的无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这种比较,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角色矛盾冲突,丰满形象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矛盾与冲突是非常关键的。矛盾与冲突的出现,并非短时间的彼此摩擦,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过程。孙悟空特别勇敢,唐僧是善良的化身,八戒比较庸俗懒散,沙僧更多的是任劳任怨。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受到不同矛盾的刺激影响,更加凸显了他们性格特征的差异性,这也有力推动了剧情的不断发展。例如,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迷放心猿”和第57回“真行者珞珈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就将唐僧和孙悟空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孙悟空全心全意地保护他的主人,杀死恶魔和邪恶。唐僧不能精准的辨别真假,善良与愚蠢结合,为了对悟空进行惩罚,硬是将他赶走。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发激烈,导致后来假孙悟空出现,对唐僧进行伤害,从而将剧情推到了高潮,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内容。神秘感进一步融入小说的完整文本中。

(四)角色矛盾冲突,丰满形象塑造

《西游记》使用了大量的谚语、寓言和谚语,语言非常滑稽。这篇文章的许多内容都与佛教教义有关,但这本书让读者读起来不仅不枯燥,而且非常有趣。用学者韩子波引用满子的话,就是用严肃的语气故意歪曲佛理,歪曲佛道的宗旨和道路,在正式场合引用俗语,形成了独特的喜剧风格。语言是有趣的,但其中包含的真理可以用于生活。

四、《西游记》中师徒组合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德、能、庸、劳四个方面得到了最美的体现,也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能够更好弘扬“以柔克刚”和“以德服人”的文化理念。

(一)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在唐僧师徒中有着非常好的贯穿。在我国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以柔克刚”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对当时乃至后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成为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研究发现,吴承恩对道家的思想有着本能的倾向性,对道教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究,“以柔克刚”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深刻,这也是他能够将“以柔克刚”贯穿到唐僧和孙悟空矛盾冲突中的原因,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彼此依赖。孙悟空的水性并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唐僧的其他弟子则在这方面有所弥补,唐僧师徒四人就是最佳的矛盾组合体。在这个取经中,没有力量的唐僧是核心,而三个弟子则是取经的帮手,其中蕴含着道家“弱者胜强者”的理念。孙悟空从杀鬼灭魔的角色到最后,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他也离不开朱八戒、沙僧和唐僧的引导。因此,这四位看似毫不相干、个性各异的师徒是无法分开的;只有相互合作,我们才能克服困难,获得经文。

(二)以德服人

在四位师徒中,唐僧是取经的领导者,三位高本领的门徒尊敬他。这种结合反映了“以德服人”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在春秋两季提出的。他不仅声称以德制人,而且在《论语氏》中提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以德制人”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孔子统治他的国家,而且还扩展到以德制人。除了孔子之外,他还提出了“仁政”的理论,以德信人。可以说,“以德服人”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君主昏庸的朝代,这种思想更为突出和强烈。

在吴承恩居住的明朝,君主愚昧,邢政府残酷,人民无法谋生。在《西游记》第78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就是剧中的比丘国过往,生性残暴。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吴承恩并不想推翻明王朝的统治,而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名德行的君主。透过《西游记》的剧情描述,可以看到,吴承恩更加注重君主的德行,也正是德行让唐僧师徒四人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小到师徒四人大道朝廷和人民同样如此,通过德行治国,才能让国家治理更加长治久安。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游记》的形象塑造中,德行始终贯穿到了每一个情节,“以柔克刚”更是得到了最为真挚的体现,“德”、“道”是一种人生哲学,对个人对皇帝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好的思想导向作用。

五、《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浅析

(一)孙悟空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着极其独特的性格。他是小说中最出色的人物。他的身体有无限的力量。金刚不错。她身上有84000根毛发,可以改变。一双金色的眼睛可以看穿妖魔鬼怪。他追求自由,反对独裁和神权,蔑视权贵,敢于反抗封建等级制度。他是一位具有很强抵抗力的代表人物。孙悟空骑着竹筏,怕困难,学了几千里的功夫,其他猴子都不敢跳进水帐篷的洞里。只有他敢,这意味着他的猴子生活注定是非同寻常的。菩提大师教导悟空同样的静、流、道和动的方法。悟空拒绝了他们,只是为了学习神仙的艺术。此外,这位大师还三次击中他的头部。他意识到了是让其三更去找他。可以看到,孙悟空是一个非常聪明和雄心勃勃的人,他想要学习的东西有明确的目标。悟空说:"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孙悟空也有天赋和一百种技能。那时候,他学会了这个词的诀窍,修行和自律,并且学会了所有72个变化。孙悟空的巨大力量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但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猴子是完美的。孙悟空憎恨邪恶作为报复。在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孙悟空直接处理掉了六耳猕猴的头,并没有给予它进行错误改正的机会。在学艺归来后,孙悟空为了选择一样喜欢的兵器,就闯到了龙宫,取走了定海神针;去阎王殿划掉在生死册上所有猴子的名字;让他管桃园,但独自吃仙桃,这反映了孙悟空的鲁莽性格。

(二)猪八戒

在《西游记》中,如果说孙悟空是最精彩的角色,那么猪八戒绝对是最有趣的角色。当你想到猪八戒,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九齿耙。在吴承恩的笔下,我们知道,猪八戒原来是天蓬元帅,就是因为对嫦娥不敬而被玉帝贬到了凡间,不小心投入猪胎,所以他有一张猪脸,但他是一头有着有趣灵魂的猪。他的许多特点都更接近普通人,他没有唐僧的远大抱负,更多的是好吃懒做,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沙僧的勤快,也没有孙悟空那样大的本事,但是对八戒的形象塑造,更加符合人的品性。无论是唐僧、孙悟空还是沙僧,他们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压制,完全没有了现实人的快乐,八戒则将人的七情六欲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学者张柠《在西天路上的猪八戒:论俗人之乐》中将八戒猪的形象与贾宝玉、阿Q进行了比较。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着让人朝思暮想的爱情,尤其是宝玉更是上天的一块灵石化来的,但是却享劲了人世间的繁华,同样也经受了非常多的不幸痛苦。八戒也一样,他们迷恋尘世,但朱八戒并没有深深迷恋尘世。许多其他东西可以取代所谓的凡人世界,比如吃得好、睡得好。朱八戒可以说是一头容易满足的猪,很多事情都很容易放手。虽然孙悟空有时会取笑他,但他会生气一段时间,不会像心脏病一样紧紧抓住自己的心。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朱八戒非常乐观,不会因为不开心的事情而对自己不开心。如果把阿Q比作朱八戒,朱八戒比阿Q幸运得多。虽然他们想要的幸福很普通,但阿Q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尊严。如果朱八戒能够放弃自己的动物本性或不朽状态,成为凡人,他就可以娶一个妻子,生一个孩子,实现这种简单而平凡的幸福。

(三)沙和尚

在四位师徒中,沙僧的光环最轻。如果沙僧没有魔法,你可以说他是个本分的人。但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它不能与孙悟空的能力相比。他可以和其他小妖打平手,如果遇到的妖怪能力水平比较高,那么结局就是可想而知。第二,根据塑造他的语言及相关形象上分析,可以看出,他并不多话,而是始终按照师傅的要求做事,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印象。沙僧和八戒是非常好的对比,沙僧比较勤快,而八戒的鲜明特点就是懒惰和能吃。在第27回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不喜欢孙悟空,想让他离开,但是孙悟空却对沙僧说道:“你是一个好人,却要留心防着八戒胡言乱语。途中更……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对沙僧是非常信赖的,也愿意和他沟通交流。第三,从性格的角度来看,他朴实、诚实、忠诚,但没有独立的见解,跟着大师兄和师傅向前走,既没有孙悟空的敢作敢为,也没有猪八戒的惰性。此外,学者们对沙僧的研究与其他三位僧侣相比微乎其微。但在这四个角色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它很普通,它突出了其他角色的性格特征。

(四)唐玄奘

在此之前,大量研究表明,唐代的三部藏经是西游记的原模板,其中的主要脉搏就是学习相关的经文内容。在西天取经的人物组成中,唐僧是思想层面的主心骨,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是沙僧,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护送唐僧到西天取回真经,造福天下。虽然唐僧是一位普通的和尚,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坚强毅力,无论是经历何种类型的危险,碰到怎样的困难,他都没有半点动摇自己的信念,而是一如既往的向前。在《西游记》第50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妖怪的衣物被沙僧和八戒给偷走,唯独唐僧没有被诱惑,这也充分说明了唐僧信念的执着,更加体现了唐僧的品性。在吴承恩的塑造下,唐僧是纯粹的化身,无论是女色还是财富,都无法动摇唐僧的内心,反而一路向西,不断的开导着孙悟空,教育着猪八戒,感化着沙僧。在学习经文的过程中,吴承恩对他的描述不像孙悟空那样精彩动人,也不像猪八戒那样有趣,但全文都以对他的保护展开描写。

六、《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唐玄奘

唐僧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他忠厚、公正、仁慈、正义,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不是一位致力于修行的高僧,观音又怎么会选择他来取经呢?可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虽然他没有很强的武功,且需要一步一步的保护,但他可以把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一心逃走的猪八戒和凶神恶煞的沙僧,这需要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长时间阅读《西游记》后,你会发现,在三个弟子中,唐僧虽然赶走悟空几次,但他与这位大弟子的关系最好。正如观音菩萨所说:没有孙悟空,你就不能到西方去取经。当然,唐僧明白大弟子孙悟空的重要性。对他寄予厚望,并试图以同情心影响他。悟空可以上天入地,不断闯祸,之后遇到了唐僧;取得佛经后,他也算成就了一项伟大的事业,最终被佛祖授予了与斗战神佛的称号,可以看到,唐僧对悟空也有知遇之恩。

(二)孙悟空

通过对《西游记》的品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刚正勇敢,无惧无畏,不论是上天的统治者还是无恶不作的恶魔,他都没有惧怕过,是绝对的英雄豪杰。当他得知玉皇大帝赏赐了他一个弼马温的官职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天庭,来到了花果山做起了山大王,毫无逍遥自在。无论是面对谁,他都那样的随心所欲,敢于超越一切特权。但是,对于孙悟空而言,自身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缺少耐心,遇事容易浮躁。他忘记了古人说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五指山脚下被佛祖惩罚了500年。跟随唐僧西进学习经文后,他经历了多次战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于孙悟空而言,自己虽然多次被师傅误会甚至是赶走,但是他内心对师傅的忠诚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当师傅遇到困难时,碰到危险的情况下,孙悟空总会第一个冲到最前面去。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孙悟空绝对是一名非常好的职工,既有特别强的业务工作能力,也表现出了对单位应有的忠诚度。通过《西游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管理经验,一是要对任务进行充分明确,以既定的目标来激励人、鼓舞人;第二是做好治疗服务。情感是连通一切的关键,对于孙悟空也不例外,更何况是现代的人呢?它还需要团队的信任、理解和爱,也就是情感激励。除了这两件法宝,还有最关键的“魔咒”,这是悟空最可怕的举动。你不需要使用它。事实证明,唐僧获得真经的三大法宝在现代团队管理中同样有效。

(三)猪八戒

在唐僧的弟子组成中,八戒排名第二,但是在吴承恩的笔下,更多是将他放到反面角色上来塑造。相比较孙悟空,八戒的能力水平比较有限,但是他却非常得唐僧的喜欢,有的时候还喜欢和孙悟空闹矛盾,他在师父耳边挥手,说他的坏话,是一个典型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当师兄被师傅怒气冲冲地赶出去时,他实际上也做了一些调和的工作。天蓬元帅,不是白当的,他能够对天上的神仙非常了解,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有着非常广阔的人脉,对人世界的七情六欲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如果没有八戒的懒惰、贪婪和就无法衬托悟空的智慧和技能。在现代团队中,八戒无疑是一名优秀的公关人员,能够处理复杂人际问题的各个方面,也是学习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四)沙和尚

沙僧,这是一个辛苦而默默奉献的角色。在精彩的打斗场面中,他没有那么露脸,连滑稽的笑话都摸不着,但也不可低估。虽然悟空的武功很好,但他不能在水下施展。当他在水中遇到怪物时,他需要沙僧来抵抗。当主人被杀,悟空被困住时,八戒大喊着把行李分开。沙僧在自身立场上较为坚定,从来不轻易的说放弃。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总会表现出自己非常有耐心的一面,在现代管理当中,沙僧是不可或缺的忠诚人才。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团队,不能光有孙悟空那样的单打独斗,也不能光有八戒那样的好吃懒做,还要有像沙僧那样勤恳务实的人,愿意做事的人,那是行不通的。否则,谁来取行李?谁来照顾唐僧?谁会在危机中挺身而出?我认为领导者应该希望团队中有更多像沙僧这样的人!

七、《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情节象征意义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四位师徒是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但余秋雨清楚地看到,四位师徒不仅可以被视为人生旅途中的四种态度,还可以包含在四个可以统一为一个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中。在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非常多的四人形象,他们身上的品质更是淋漓尽致的融入到了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身边人有的像唐僧那样坚定,但是内心也少不了那份迂腐,有人选择像孙悟空那样,敢说敢做,也有人会像猪八戒一样好色,好吃,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像沙僧那样埋头苦干,没有怨言。

虽然是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非常多的妖怪,碰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实际上是对自我的超越,外化了人类自身的某些局限性。取经,虽然最后捧回了真经,但是过程更是难能可贵,真正的“经”其实在过程中都已经取到了。这也是为什么取经回来,打开它,发现一切都是空的。佛陀想通过这些空洞的经文传达什么信息?这可能意味着告诉世界,不需要语言,你必须自己思考;要么是一般原则是“不合理的”,要么是你获得了“经典”。一路向西,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实现自我升华,九九八十一难更是感受到了人世间的不易,真正的学习必然是在过程中,而不是人们看得见的“经书”。但是,看到经书没有内容,师徒四人还是跑去找到佛祖,要了有字的经书,在他们看来,自己是绝不能白跑这一趟的,要不也无法向大唐百姓交代。不幸的是,他们在回去的道路上,由于过河老鳖的捉弄,经书一不小心掉到了河水中。虽然经过晾晒,但是还是少不了残破。

佛陀想用这些残破的经文向我们展示什么?孙悟空向唐僧解释说:这正应了人生原本无法完美的道理。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果生活一开始是完美的,你还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的必要,这个世界,这个人生,都会索然无味!

师徒四人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这才是真正的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对于所谓的那些经文,只不过是形式罢了。

八、总结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作品,都离不开生活;作品,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作业个人心声的表达,是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会,但是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缩影诠释。《西游记》就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反映,这也是《西游记》能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独特位置的原因,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而且还在鸦片战争后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人。后来,它被翻译成英语、法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语言,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这本书的主题是讲述老师和学徒之间的故事。这本书的人物塑造方法独特,内容丰富多彩。仔细阅读会发现,本文中的西天取经之路涉及到多元文化,这也为研究当代历史提供了有效的元素。《西游记》的精髓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生有着不同的阐释,如反封建精神、团队精神、自我追求、自我超越等。四位师徒最终取得了正果。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不断超越、战胜自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永恒的。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团队精神。无论哪一位成员是优势和劣势的结合,团队都不应该太担心。有时遭受损失是一种幸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大局,明确目标。
参考文献

[1]濮文豪. 历经磨难终有成[N]. 语言文字报,2021-09-15(003).

[2]盛凯丽.《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探究及现实意义[J].名作欣赏,2021(27):84-85+92.

[3]张悦,李举子.唐僧师徒四人服饰的简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1,23(03):72-80.

[4]景慎晨,陈洁,张丹亚.《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分析[J].新纪实,2021(11):6-8.

[5]丁地英.动画片中角色声音形象的塑造——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8):96-98.

[6]罗娟,吴昊.影视时代“孙悟空”人性与神性的转变[J].湖北社会科学,2021(04):112-117.

[7]韩亚蓓.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J].今古文创,2021(05):8-9.

[8]高群.《西游记》夸张叙事结构解读[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12):66-75.

[9]张梓烨. 明清《西游记》插图批评研究[D].东南大学,2020.

[10]杨真真.从战斗力的差异看孙悟空形象世俗化特点的加强[J].文学教育(下),2020(11):34-35.

[11]孙平,杨梓.不同时代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J].电影评介,2020(20):82-85.

[12]胡洋.论《西游记》与86版影视剧中孙悟空形象的变化[J].艺术评鉴,2020(17):163-166+179.

[13]牛嘉莹.中国动画电影形象探析——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视听,2020(09):84-85.

[14]潘虹.《西游记》之创作动机及文学评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8):77-79.

[15]周固成.古典戏曲中的孙悟空形象演变[J].文化艺术研究,2020,13(02):67-76.

[16]李赫.孙悟空形象源于《罗摩衍那》说之综述[J].戏剧之家,2020(16):189-190.

[17]张婷. 国产动漫中的孙悟空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18]谭笑.《西游记》“破立”主旨与孙悟空形象新论——以前七回为中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06):37-41.

[19]冯宇婷.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0]肖扬. 日本影视作品《西游记》改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时,我意识到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

在这里我要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蒋老师。感谢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提出的修改建议。还有那些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影响了我是你们启发了我对汉语言文学更深一步的思考,让我知道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专业技能。

其次,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希望我的大学明天会更好。好药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鼓励。

真诚的感谢给过我帮助的人,是你们的帮助,才使我顺利完成论文。

本人学识有限,论文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本人愿对此承担责任,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完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rabbit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