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的思考:空虚是生命原本的形态

我是一个在海外留学的留学生,坐标位于加国安大略省,就如新闻报道的那样,海外的疫情的却在不断加剧,现在国内加强了对海外病例输入的管控,回国的机票被炒到了天价,每个航空公司又被限制只能有一个回国的航线,即使学校已经停课,目前我只能选择原地不动,暂时不回国。

我寄宿在当地人的家庭,由于疫情,我除了去家附近的超市,已经两周没有外出了。刚开始宅家的几天,我每天都是手里抱着零食追一整天剧,或者打几局王者,一整天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相信在国内宅家躲疫情的人对这种生活状态肯定不陌生,即使是海外留学生也难逃这样的处境。在我过了几天这样颓废的生活后,空虚无聊的感受还是来临了,当然我并不意外,因为这种感受时常就会来造访,我也明白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如果没有疫情,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尽量把自己的日程排满,例如我会把没读完的小说读完,去健身房大汗淋漓地跑一跑,撸撸铁,或者约朋友出来吃个饭,聊聊天,这样一天下来很疲惫但又很充实,回到家只想好好睡上一觉,空虚感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但是这次由于疫情,我外出参加各种活动的自由被限制住了,这也就意味着我排解空虚无聊的多个出口都被堵住了,然而我当然明白疫情当下在家防护的重要性,所以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现状。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很多文章和视频都提到了要在利用好无聊的时间提升自我,例如阅读,学习外语,学一种乐器等等,也提到了独处的重要性,要学会接受孤独,习惯孤独,学会在孤独的当下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我时常会关注自我成长这方面的内容,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目标,充实自我,因此我自信地以为我能宅家的日子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很充实,并且借由这个机会提升自我。所以我开始会偶尔给自己做一顿饭,会在狭小的房间里铺上瑜伽垫,做一些自重训练,会用唱歌软件录几首歌,会上网搜公开课学一些新知识,并做一些笔记。这种生活听上去还不错吧,挺充实,挺有意义,然而在完成这些事务的满足感褪去之后,空虚感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又钻入我的脑海,占据我的内心,然后慢慢将我淹没。于是我又迫不得已地去找下一件让我忙碌起来的事,以此去驱赶这可恶的空虚感,最后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可是空虚感依旧会一次次地造访,我依旧得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模式,我意识到仿佛我掉进了一个怪圈之中,却又无法挣脱。

人在独处和无所事事的时候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好好思考,所以宅家的这几天,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之前引以为傲的生活模式:一直以来我用各种各样的事情塞满我的生活,让自己变得很忙碌,难道根本原因只是想填满我内心的匮乏感和空虚感?其实这样的疑问不是第一次出现,它就曾经几次在我脑海中浮现,只是我都把它略过了,无视了。

在一个人的房间里,我放下手机,安静地坐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四周很安静,偶然有窗外传来的汽车轰鸣声,但是也不足以打断我的思绪,我开始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直到我的内心给我最真实的答案。这个答案也许是,是的,我一直用忙碌的生活来掩饰内心的空虚。我在面对这个答案当下有一丝恐惧,也想要逃避,因为我就这么赤裸裸地面对着空虚的自我,虽然我一直知道它的存在,可是我从来不敢正面面对它,因为我知道这个真实的“我”会不断挑战一直以来我苦心经营地那个活在外在的“我”,那个拥有各种身份,各种标签,各种事物的“我”。脱离那个外在的那个“我”,我也许什么都没有了。就比如如果有人问我,如果我不是谁的孩子,不是谁的朋友,没有我现在的这些特长和兴趣,和我拥有的所有事物,包括我的名字,那我是谁?也许我只能回答,我谁都不是,我只是我生命本身的样子。这个答案可能会让有些人感到惊讶,但是它恰好解释了我,还有大多数人害怕空虚的原因:因为我们真正的自我其实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没有,空虚就是我们原本的样貌,只是我是害怕面对或者承认生命的空虚形态。因此很多人总是想通过塑造外在的自我,掩盖自我的空虚,或者每当自我的空虚偷跑出来时,我们就需要找各种各样的事做去分散注意力,直到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当我在意识到这点时,就已经承认了生命的虚无状态,这并不是一种悲观的认知,相反,当我明白了我面对的空虚不是一只怪兽,一个恶魔,一个无止境的黑洞,只不过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时,我就不再和它做永无止境的斗争了。突然间,我感到一阵放松,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是比我周身疲惫之后瘫倒的那种放松还要舒服的放松,就好像卸下了一个长期套在身上的隐形枷锁一样。

空虚本身不足以为惧,因为它就和世间存在的其他现象一样,只是我们生命的原始形态而已。当空虚降临时,恰恰是真实自我浮现的时刻,也是我们能了解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对于空虚,不要逃避,不要恐惧,并且利用好这个机会,因为这也是你向真实自我迈进一步的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宅家的思考:空虚是生命原本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