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首《江上吟》,纪念屈原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一早出门踫到有人在卖艾叶,一把把用红带子扎好,老远就闻到艾叶特有的浓郁的香气,提神又清凉。买了满满一大抱放车上,妈妈家放上两把,给儿子家挂两把,顺便插到邻居门把上两把。中午邻居回来,特意敲门感谢,一把艾叶,端午安康!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端午各地习俗内容虽有差异,总少不了挂艾、吃粽子,这些节俗围绕着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尽管史学家已考证端午节远早于屈原的年代,但是屈原以其高洁的形象已成为端午节的代言人。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李白纪念屈原的一首诗《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木兰为浆,沙棠为舟,多么精美华贵的船啊,娇艳的歌妓弹奏出美妙的音乐,金樽清酒装满了船舱,泛舟江上,自由自在何等惬意啊。

做了仙人又如何呢?那也要等来黄鹤才能去太空翱翔,哪像我这个海客像白鸥一样随心所欲,无忧又无虑。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词赋至今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的宫观台榭早已风吹雨打化为灰烬。

兴之所至,奋笔疾书,气势可憾五岳,吟诵之声,直凌越沧海。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此诗以江上邀游起兴,开头四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一切景语皆情语,中间四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自己向往的理想生活。最后四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刻画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神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端午节,棕叶飘香中,一曲《江上吟》,带我们领略伟大诗人与日月争辉的光芒,在诗词中品读真性情,大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节,一首《江上吟》,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