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读书笔记

一、  恋爱,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

恋爱,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我们在一张白纸的童年时期,从父母和其他的重要亲人身上,习得很多两性关系的处理模式,成年后我们会不自觉的复制父母相处模式。比如父亲很爱母亲,为母亲做很多付出,那么我们认为对待我们喜欢的异性就应该是付出。反之,如果在一个家暴的家庭里,父亲稍有不满就大骂动手,那么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就可能很难发现打骂这种模式的不合理性。

恋爱,就是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在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给予的美好回忆,也有我们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创伤。我们被与异性父母相似的异性所吸引,是为了重温童年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那就是“嫁给爸爸、迎娶妈妈”;随着恋爱关系的发展,恋人互相之间的相处态度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为恋人充当了我们的父母,那么我们童年时受到的伤害,就会想要在恋人身上得到纠正,于是会对我们的恋人进行“改造”,让他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治愈我们童年时欲望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创伤,也就是修正童年时的错误。


二、在恋爱中,我们在意识上会寻找理想异性,但潜意识上会被现实异性所吸引。

现实异性,是指我们的现实异性父母或者异性抚养者;理想异性,是指由于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对现实异性的不满,勾勒出来的一个理想形象,能够满足我们的各种内心需要。

在恋爱时,我们找对象都会有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理想异性的部分特质,比如我们可能要求长得好看,会关心我们等等。但在恋爱中,我们也可能被与异性父母相似的异性所吸引,因为我们第一次爱上异性,一定是我们的现实异性父母,这种第一次产生的生命感觉留下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所以不管我们的现实父母现在令我们多么的不满和失望,只要这个体验在一个异性身上强烈重复时,我们就会被深深的打动,“一见钟情”。


三、我们坚持“好我”,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接受,我们排斥“坏我”,是惧怕他人不接受自己,但我们对“坏我”有渴望。

“好我”和“坏我”都是在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当孩子呈现出某种品质,得到了父母的亲近,即在关系中的奖励,孩子就会执着于这种品质,并将其视为“好我”。

当孩子呈现出某种品质,遭到父母的疏远,即在关系中的惩罚,孩子就会惧怕和抵触自己这种行为,并将其视为“坏我”。

需要注意的是,“好我”并不一定是优点和好的品质,“坏我”也不一定是缺点和坏的行为,因为不同的家庭所塑造的“好我”与“坏我”都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譬如在一个讲道理的家庭中,父母认为打架和争夺是不好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打架和争夺是“坏我”,但在一个暴力环境的家庭里,父母鼓励孩子去抢夺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孩子就会认为争夺是“好我”。

人类渴望完整。意识上我们会和具备相同“好我”的同类靠近,但潜意识上我们又不自觉的被具有“坏我”品质的讨厌的人吸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我们讨厌的人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身上有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能够和他们一样“令人讨厌”。


四、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父母容易形成权力的投射认同,儿女会形成依赖的投射认同。

权力的投射认同,是指我对你那么好,你要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依赖的投射认同,是指我那么无助,你要帮助我,否则就是不爱我。

在传统的家庭里,父母一般都要求孩子“懂事”、“听话”,不喜欢有个性的“刺头”孩子,习惯了权力的投射认同。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把“依赖”当做是“好我”,这在家庭中是很好的生存策略,能够得到父母的喜爱和关注,但是在社会和恋爱关系中,这个“依赖”会让我们遭受社会的毒打,头破血流,一败涂地,认为社会冷漠、大家都不爱我,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环境进行调整,因为社会不是 “家里”,他人不会因为你的“无助”,像你父母那样的爱你和帮助你,你要做的是摆脱拜托“依赖”,勇敢的成长。


五、“目的很好,方式不对”这句话,潜藏着支配他人的欲望。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虽然爸爸/妈妈打你不对,但也是为了你好”,或者碰到好心人“好心办坏事”,这时的自己明明感觉不爽,但又不能发泄出来,甚至还要说服自己去接受这所谓的“好意”。

他们之所以要选择这种“不对”的方式,是因为潜意识里有支配我们的欲望,想把他们的价值观灌输给我们,让我们执行他的意志,丝毫没有考虑到我们的真实需要和感受。“目的”不纯,所以才会有 “方式不对”。


七、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口,压抑愤怒会转化成“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是指我们有愤怒的情绪,但是因为我们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只能“伪装”,不表现出来,甚至看似无所谓,但是会无意识的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来达到报复和“攻击”对方的目的。譬如,很多急躁的家长都会嫌弃孩子做什么事都拖拉,明明说过很多遍但孩子就是经常忘记带东西 ,这些都是因为家长侵犯了孩子的自主权,孩子无意识的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还击,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权利和意志。


八、稳定的亲密关系,需要“第三者”的存在。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亲密关系,就是一个天然的“三角关系”,我们自己、父亲与母亲。虽然很多歌曲、电影和小说所歌颂的爱情都是两个人的线性关系,但是在自然世界中,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结构,这个类比有点牵强,可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两个人的关系一旦失衡,当我们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被对方的反应所左右,对我们好时感觉在“天堂”,不如我们意时就感觉在“地域”,情绪犹如“过山车”,相处当然不会很快乐。

当存在一个“第三者”时,即使我们的感受被对方忽略,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第三者”身上,不会因为对方的冷落而伤害亲密关系。而这个“第三者”,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事业,或者爱好,只要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就可以。所以夫妻双方要对对方的爱好宽容一点,因为这个“第三者”可以维持你们的亲密关系。


九、与人亲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被抛弃的创伤;与人适当疏远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被吞没的创伤。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两只刺猬一样,离开得太远,会感觉冷,靠的太近也会受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孩子3岁以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陪伴,那么孩子心中就会一种被抛弃的创伤,长大后就会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在与伴侣相处中总担心对方会离他而去。但如果童年时时候,父母(尤其是母亲)把孩子当成他的世界,不让他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这个孩子就会被吞没进父母的世界中,没有自我,长大后就很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一旦亲近,他就会感觉到会失去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爱会伤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