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成年人”――兼议“勇气”是通向“优秀”的起点(完整篇)

“我们都是成年人”

——兼议“勇气”是通向“优秀”的起点

文/蒋铭国

01

“我们都是成年人”

为了完成新网师的学期大作业,2月13日(大年初二)捣腾了一天,并赶在2月14日凌晨前在个人公号上得以顺利推送――《职业生涯叙事:年过不惑才认真来到这个世界――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2020下大作业》。

我将此文转发了不少群,反响不错,收获了一些粉丝,并且得到了他们的鼓励与赞誉。其中最欣慰的是得到了省馆唐馆长高度点赞,瞬间让我全身充满力量。势必在2021年借牛年之运,铆足干劲,再创佳绩。似有“牛年必须牛”的意味。

此文从阅读量来看达到了少有的高度,竟然有800多,作为一个个人公众号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自己重读几遍也不觉得生厌,自我感觉亦不错。于是私发给新网师教务处郭主任,被告知拟在《新网师学报》2021年第一期发表,甚感欣慰。

2月14日(大年初三)白天,完成了年前2月9日(腊月二十八)抢下的两题“智慧作业”微课PPT制作,本打算下午录制,结果发现外界声音干扰,实在不好录,又觉得晚上光线不是太好,于是决定次日早上再录。次日才发现早上鸟鸣啾啾,亦不能录。中午携父母参加母舅主持的小聚。无奈,下午首次用手机录音进行微课录制。

14日下午,暖阳普照,好生惬意。既然不能录课,那就好好补一补之前落下的功课吧!我进到新网师“温暖之冬”深度共读钉钉群。按理说,我早该被踢出群了。因为深度共读需要提前阅读,然后要即时交流互动,还要提交作业。如果超过两次没有提交作业是要被清理出“门户”的。而我是被清理的对象。

之前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为了“智慧作业”,我也是豁出去了,其它什么都没理会。当然前提是不会有什么大碍,只是可能失去这次共读学习机会。下午居然还能进深度共读群,这真是一种幸运。突然觉得能静下来做些自己的事情,甚是温馨。

进入“温暖之冬”共读钉钉群里,开始补学《为何家会伤人》共读直播视频。一边听直播回放,一边阅读纸质书。读着读着,觉着很是惬意,也很是感慨――能静下来心来为自己而学习,都成了一种略显奢侈的事情。的确,这近一个月时间,投身“智慧作业”,也实在令我有些思考。

2月12日(大年初一),我把《智慧作业的“牛”力:如此跨年,人生不再――“彼岸·教师成长联盟·智慧作业工作站”阶段性回望》一文发到“微课群主群”里,信丰肖老师觉得很是奇怪,认为关于微课录制,直播有讲,系统首页教程视频也应有尽有,老师录课应该是没问题的。

的确,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去年4月份,我就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任何人指导,没有任何人可以咨询,最终走上了“智慧作业”之路。但并不代表走得轻松,走得平坦。或许,作为信息素养“大佬县”的信丰县教师是无法理解我们信息素养欠发达地区老师们学习能力的,准确地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

其实,按照肖老师的思维,很是顺理成章,作为成年人,而且作为具有教书育人能力的老师,是应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况且,有直播,有专门的教程,只要按部就班,一一学习便能大功告成。理论上的确是这样的。

无独有偶,在共读群回放直播,期间刘丽赏老师为了强调学习规矩,多次强调“我们都是成年人”应该要怎样怎样。我不禁想,刘老师这个思想与肖老师的思维同出一辙――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一个教育别人的成年人,只要规矩立好了,资源准备好了,一切就好了。

02

只是不想收获“一地鸡毛”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就拿这次“温暖之冬”共读来说吧。首先,直播时间是早就安排好了的,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按时上课参与直播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是一个比较守规矩的人,但这一次就因为“智慧作业”没能按时参加。除我之外,我发现群里也还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参加直播。那么,这些没有参与的人就一定是没有学习的愿望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其次,本次共读要求老师们事先阅读纸质书,然后在共读直播中进行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阅读后,要写出自己的感想。既然是纸质书,就存在版本不一样的问题,有些老师很着急,问是不是影响共读。其实,版本不同只是某些内容排序有些差异,只要按照老师的版本的目录阅读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这时我们老师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很是担心与老师的书不一样。作为一个有着思考能力的人,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只要将自己的书与老师的书对照一下,发现仅仅是内容排序不一样,能影响共读吗?事实上,只要是同一个作者的同一本书,就不会相差太大。顶多后面的版本会增加一些内容,但不会影响大体。


对于写感想,更是问题多多。一是有些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写,二是有些老师根本就不会写,因为没有写的习惯,三是不知道写了会有什么用,写的动力远远不足。

作为共读指导老师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呢?如果指导老师是一个惯于追求十全十美的人,那么注定她是痛苦的,因为像这种网络活动,又是公益自发行为,要想达到全员达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共读指导老师有两种策略思维。一是设法激发尽可能多的老师尽力参与,二是来多少是多少,只为愿意参与的人服务。

再次,老师当时报名时只是一时兴起,或者说充其量只是一个共读潜在学习者。至于能不能真正成为共读者,还得看指导老师的策略以及激励措施的力度与广度。当然还离不开机遇――报名共读老师要有时间进入共读群。如果老师一次都不进群,所有的都是空谈。

“我们都是成年人”,又都是老师,本应该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能按着要求完成共读任务——但这不是事实。相对来说,作为新网师都是比较优秀的老师,况且如此,如果是普通老师,情况更会不可思议。

“我们都是成年人”确乎无法肩负起我们赋予它神圣的使命――无需他人再三提醒、督促、激励,甚至指导,就能自觉高质量完成本该完成的预定任务,达成预期目标。如果我们一味信奉这一自认为最强大的理由,或许,回报我们的将是一地鸡毛。


03

牛年,我们攥着“自信”与“勇气”一起通向“优秀”

前面肖老师的直觉更是说明问题。或许她就是“别人家的老师”,抑或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么聪明,那么自主,那么拥有强大的学习力――有直播,有教程便能解决一切。去年的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或许并不是这样。

1

“勇气”——通向“优秀”的起点

首先不说能力,就单说勇气,也是够呛的问题。很多老师根本就没有勇气去挑战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学会微课录制,因为他没有做过。我校一位美女余老师与工作站成员徐月芳私下闲聊就这样感慨:“只要是与电脑有关,我的大脑就自动屏蔽。”这是不少老师的真实写照。

像这些人尤其需要他人的鼓励与“怂恿”,虽孕育着力量,但缺少一个“引子”。只要一把“火”,或许她的生命将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他们需要“勇气”,需要一个“点火人”。而我只想做这样的人——因为,刀哥的“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执念已融入了我的血液,镌刻在了骨子里。

作为教育人,我想应该是有些追求的。毕竟我们应该“认真来到这个世界”,虽有些晚,但并不碍事。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曾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我们觉醒,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成长与年龄无关。人生,成长的除了肉体,更多的在精神。生命不息,成长不止。

人生成长路上,勇于挑战很是重要。然而敢于挑战的老师在教师群体中是少得可怜的。开个玩笑——如果不信,你挑战一下――坚持每天写文500字,挑战300天。

是不是有些怕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如今坚持日更写文800多天了。在我圈子里,有一个写作挑战群,群里100多号人,目前坚持170天的有30多人。我相信这些人都能坚持成功。这就是一股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更是一种信念――我行,我就行。

勇气,按理说是与生俱来的,但多数人的勇气被自我的一次次平庸所磨灭。因此要唤醒勇气是需要唤醒人的,也就是所谓的组织者,或者称为引领者。一个人的勇气一旦被唤醒,就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称之为生命觉醒的力量――由内而外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如此,拥有了生命觉醒的力量的人自然会获得成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自身力量所驱使。但勇气的唤醒则是一切的开始,“勇气”则是通向“优秀”的起点,而这就是引领的意义所在。

2

学会学习——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

其次我们说学习力。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学会学习是我们最薄弱的一环。学会学习是一个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或许这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种诠释。

学会了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专心阅读的人。一个几年都不读一本书,连一个文件都读不透的人,是说不上学会学习了的。省馆的在线活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以及网络学习空间创建展示活动,我们这里的老师就没有几个能读懂的。至于一年下来能读几本书,对于多数老师来说,可能是一种奢望。

学会了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博采众长”却不轻易发问的人。学会了学习的人,无论进到什么群里不会张口就问,也不会轻易发表自认为很有见地的高见。如果是刚入群,则会主动自觉查看群公告,或者关注群主的消息。起码能够快速修改群名片,领悟到自己该干些什么,不至于错过重要信息。

在“智慧作业工作站”群里,就有很多老师不记得修改群名片,对于个人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然而要求全员做到,还真不容易。再说一个具体的事例吧!除夕夜颁发结业证书,经统计有7人满足条件但未能申请,故没有颁发证书。

在7人当中,有些可能是对证书不感兴趣的,有些是根本就不再关注群消息的,因为她的目标已经达成――有课通过审核,因此就成为“深度潜水”成员。但也有很想要证书却失去机会的。当天颁发证书后,有几个老师就私下问我怎么他没有。这就说明一切。有些人不具备自主学习或完整获取信息的能力,准确地没有这种习惯。

学会了学习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顺藤摸瓜”,在“信息爆炸”中,“播开云雾见明月”主动获取有效信息,汲取滋养,为我所用,解决自己面对问题的人。2020年上半年我是乐平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智慧作业微课征集唯一获奖的人,可想而知,当时一个人的“战斗”是孤独的,但也是甚感欣慰的。奋斗的过程越是艰难,收获也越是宏大。

人是群居的,也是需要分享的,更是需要他人给予帮助的。在分享中获得幸福,孕育力量,积攒勇气;在被帮助中增长见识,少走弯路,开阔眼界。我的微课经历――《闪光总在努力后》《努力见证成长》得到了很多好友的点赞与鼓励,让我活力满满,接续前行。暑假,信丰李文琼与林国梁老师对我的帮助,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恩于心。

如今有了“智慧作业工匠营”,有了微课征集系统首页系列教程,对于参与智慧作业微课征集的众多教师来说,的确是莫大的幸福。便利程度堪称完美。只要仔细观看教程,然后按图索骥,逐一解决问题,便可完成录课“大业”。作为教师,只要有勇气,我想便可攻克。

3

相信自己——以“智慧”为“桨”,以“大爱”为“舵”向“优秀”驶进

相信自己,在内心立下flag,是成长的前提,更是成长的动力。近日由于在乡下,为了录更多的课,不得不白天录课,于是首次使用手机录音,替换电脑声音。结果效果不错,这样录课就不至于拘泥于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了,为录课带来方便。

另外,PPT制作中需要绘制扇形。我没有做过,仍然按着老套,插入形状,只有四分之三圆,无法实现。于是在微课系统首页查看,简单浏览后没有找到相关教程。我就在想,别人可以做,我就可以做。那怎么做呢?心里没有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信息时代,网络上不缺少知识,缺少的只是找到知识的方法;也不缺少让人成为优秀的资源,缺少的只是发掘可利用资源的勇气,以及立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

虽然对扇形图的制作束手无策,但并不焦虑。因为,我相信,只要我要解决就一定有办法。问题只在于花时间的多少。俄顷,想起百度。有道是,有问题找百度。于是搜索起来,根据视频教程,再加之自我的理解,以及勇于实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如此,问题解决了,还get新技巧一项。实有“何乐而不为”的意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教师队伍是一个庞大的群,天生是充满爱的地方。教师,不但爱己,也爱人,这是无须质疑的。由此亦可推论,老师与老师之间亦不缺少互帮互助的温情,缺少的或许只是一个团队的组建与一个甘于付出与奉献的引领者。

“我们都是成年人”,只要我们足够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勇气,让思维足够开阔起来,让行动力足够强大起来,走在足够让自己刮目相看的学习路上,我们的足够优秀便向我们款款而来。

牛年伊始,让我们致力于“拓荒牛”的历练,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与优秀为伍,做一个与时俱进扎根于教育农田的“农人”。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一个肩负教育使命的成年人。

牛年,祝愿我们在学习与成长路上,攥着“自信”与“勇气”,以“智慧”为“桨”,以“大爱”为“舵”,所向披靡,得心应手,通向“优秀”,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初稿于2.14(大年初三)  

完稿于2.16     修改于2.19    定稿于2.20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是成年人”――兼议“勇气”是通向“优秀”的起点(完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