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的陈家祠

图片发自App

快近傍晚的时候步入广州老城区荔湾的陈家祠。一抹斜阳将屋顶上历经沧桑的五彩塑像映照得越发夺目,虽年华老去,阅尽人事变换,却依然容颜不改,犹如这南国伏夏天的熏风扑面,热辣新鲜。

祠堂历来是中国人俗世传统中的归宿,家国一体的根源。一座祠堂承载一个家族血脉的发展传承,也带动一方乡土的荣辱兴衰。

去年十一月以来,由于工作生活的关系,有幸陆续参访过江西婺源的江湾箫江宗祠、珠海会同村的莫氏宗祠,连同这座广州荔湾陈家祠,已是第三座大宗祠。三座祠堂,均是建筑精妙,规模庞大,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铺陈讲述着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一脉香火,弥漫散发出人文传统历久弥新的筑基渊源。

图片发自App

走进祠内,处处可见的牌匾、塑像、刻板,将诸多忠孝贤良的历史故事一一陈现。这些故事传递祖辈的思想,告诉陈氏后人如何生活,叮嘱本族子孙怎样处世,故事就是规矩,先例即为尺度。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既供奉祖先牌位,纪念先人筚路蓝缕的艰辛,也招待各地来穗的陈氏赶考弟子,提供食宿,还拢聚同宗贤者,兴修发扬光大门风祖德之事,推动本系旁支共襄地方工商,成为广东乃至岭南陈姓旺衍之一。

图片发自App

由于历史政治战争的因素,宗族祠堂及其功用,在南方保留较多较好,例如潮汕地区、客家聚居地区,也由此扩散,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去往世界各地的华人,将宗庙祠堂在全球落脚。中华文明的影响其实就在这些牌位之间、宗谱之内,看似平淡的香火之礼,起居之屋,抑或粥药饮食,穿衣打扮,出入进退,都隐含着伦理,把如何处理平衡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融入日常之举,从小固化,从大教化,酱醋茶,诗酒画,桌椅床,婚寿庆,都是其范式和符号。在历史变迁和战争灾祸不断的中国,凡是祖庙祠堂文化保留得好的地区,虽历经磨难起伏,但其宗族关系的凝聚力之强,生存发展能力之大,势力范围影响之广,今日仍在继续成为文明复兴的底层支柱。可以说,氏族门阀的繁衍兴盛是中国社会得以几千年存活发展下来的超级稳定器,是装载中国人伦道德绵延不绝的聚宝盆。

图片发自App

今天的陈家祠,还是广东民间工艺陈列馆。瓷器和陶器格外引人注目,也是陈列数量最多的类别。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荔湾的陈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