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在观前街朱鸿兴面馆前排成一道风景线(万老板趣话苏州之二十八)

图片发自App

        20世纪30年代,不足30平方米的苏州朱鸿兴面馆开张。苏州面条讲究汤水,朱鸿兴面馆每日吊汤都用鸡肉、猪肉、肉骨头、鳝骨做原料,加水煮透。好汤水要配细面,鲜汤才能吸进面里,老板朱春鸿用的是28牙细面,味道自然与众不同。加上下面师傅技术高超,盛面时,抓篱朝空中掼两掼,将面条卷紧,这样既能吸足汤水,又有吃口。为了突出浇头的色、香、味、形,还别出心裁地用各式瓷碗与不同色汤来衬托,如蹄面用红汤红花碗;焖肉面用红汤青边碗;虾仁蟹粉面用白汤金边碗。根据顾客需要,一碗面可以做成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和免红等不同口味,根据顾客胃口大小,面量可多可少,还备有胡椒粉、姜丝、辣油等佐料,给顾客选用。朱鸿兴面馆精心经营,薄利多销,规模不断扩大,老板买下了观前街黄金地段,新开面馆,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观前街每天都是逛街的公子哥儿、太太小姐,夏日里,街上串店门至日上三篙,不觉腹中饥鸣,朱鸿兴面馆店堂恰是他们的理想憩息之所,再要上一碗虾腰细面,细品慢嚼,真个是赛过神仙的生活。

        正当其时,店门外风驰电掣般过来一辆黄包车,瞬间,车身横住半间店面,车上下来一五大三粗的壮汉车夫,趿拉着一双旧拖鞋,右手抓下头上破草帽,啪嗒啪嗒的当成蒲扇扇,左手就头颈处抽下一条发黄的麻纱布,去揩抹大汗淋漓的额头。车夫三下五除二地跨进店堂,瞅正中里一椅空座,落下身:“来一碗阳春面!”一声粗喝,“来哉,宽汤阳春面一碗!”店小二应声片刻,满满一碗热气腾腾的光面端到了黄包车夫面前,壮汉把草帽换了手,一双筷子挑起一棒热面,左手继续啪嗒啪嗒扇个不停,嘴里还就着面碗,“呼哧、呼哧”地劲吹不止,面热合着汗气,湿漉漉、晕乎乎地弥散在店堂上空,迅疾,面碱水的酸味、汗臭味和车夫呼出的二氧化碳味,搅合成一股特殊的气味,充溢在车夫四周,只要热汤与热面没被消灭,这股气味就源源不断地挥发出来。在车夫的旁边,坐着数位摩登女郎,原本在兴趣盎然地品尝虾仁面,此刻,随着车夫的落座,臭汗的蒸腾,一个个都微蹙着眉头,虽无人声张,也不敢侧目朝壮汉瞪眼,但显然再也没有好胃口了!车夫是浑然不觉,自顾自吃他的光面,蒸发他的热汗,朱老板却把这一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顾客都是上帝,为照顾高端食客的感情而把黄包车夫“请”出店堂,这在朱老板看来是违背公平经营原则的不义之举,断不可为;而座位被车夫占了,势必在客观上影响太太小姐们的食欲,冲淡生意来源。如何筹措得衣食父母都不得罪的好法子呢?当晚,朱老板躺在床上,仍辗转反侧,终于被他想到了好招。

        第二天,近晌午老辰光,又有黄包车夫进店吃阳春面了。朱老板急忙踏上一步,把车夫拉至一旁,凑着他耳根说道:“朋友,吃面?我给你考虑,现在社会要说太平,可也有偷盗之事,朋友的车,可是靠它吃饭的行当,为吃一碗面,丢了车,亏大了!我看这样,你就坐在车上,我把面送出来,给多加量,再外加一汤匙猪油,保管你吃得满意。朋友,你看怎样?”这样为人着想的老板真不多见,既无爱车丢失之虞,又比以前的面,量多油足,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于是,君子协定当即践行。等到黄包车上的朋友一碗阳春面差不多吃完了,朱老板从店堂里喊话出去:“朋友,麻烦你把碗筷放在店门前阶石上吧!以后来吃面,只须在外面喊一声,我叫店小二送出来就是!”今天的黄包车夫吃到了多量加油的阳春面,他免不了对同行们说道这等美事,明天,观前街朱鸿兴面馆前吃面的黄包车夫就起码五六个,后天,到了半晌午,面馆前停歇着一排溜的黄包车,车上人手一碗的阳春面,“哧溜、哧溜”地吃得好不热闹!

        黄包车在朱鸿兴面馆前排了队,成为观前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包车夫在朱鸿兴面馆前吃面,个个都是朱鸿兴面馆的义务广告员!

        吃面,吃一个“道”字,小生意也会做出大名堂。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包车在观前街朱鸿兴面馆前排成一道风景线(万老板趣话苏州之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