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成长,是一场持续的离别

近日,我的心里颇不平静。回老家一趟,看到太多不合情理的事情了。身处其中的人挣扎、痛苦,火烧眉毛时把自己脸挪开一下,然后继续重复的生活,在痛苦与暂时放松中循环,那火还是继续烧着,越来越旺。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主要还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我的老家是传统的中国农村。大家的观念还是那么传统。父母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并不常常考虑到父母。这种父母全心全意为孩子(主要是儿子)操持一切,耗尽一生的财产与心血,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孝心与关爱。其实深层次是孩子身体成长了,心理还是没有离开父母。而父母,心理上也没有离开孩子。岁月不饶人,当年可以保护孩子的父母,已经满头银发、满脸皱纹了,他再也不能一口气挑一百斤谷子,再也不能熬夜杀猪清晨叫卖了,再也不能独自推磨磨出一盘盘豆腐去售卖了。父母老了,挣钱的能力日渐消减,肩上的重担却日渐增加。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持续的离别,父母舍不得离别,孩子永远长不大。长不大的孩子成为巨婴,换了种形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拖家带口的,把年迈父母的背压得更弯了。

不能不说,我家乡里大多数父母是不称职的。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从小把他捧在手心里,尽自己所能宠爱着,家里有无数的农活和家务,孩子躺在床上看电视,父母家里田地里忙碌着。孩子犯错了,首先不是怪孩子,而是怪别人。孩子长大了,要结婚,帮忙准备聘礼;要买房子,拿出毕生积蓄,甚至帮忙四处借钱。终于看着孩子成家买房了,有了孙辈了,生活的重担向孩子露出了残酷的笑容,孩子胆怯地后退了,父母不是往前推他一把,而是自己顶上了,这一顶岗,就再也下不了岗。没钱,找父母拿,父母没有,就以父母名义向亲戚朋友借,还钱时,自己玩失踪,父母担心他出事,自然会想尽办法帮他还钱。既然有此摇钱树,何必还要自己辛辛苦苦去工作,于是日日游手好闲、醉生梦死。父母苦不堪言,却又心甘情愿,这是自己孩子啊,舍不得看着他受苦。终于有朝一日,年迈的父母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担了,债主催债的电话像紧箍咒一般越来越紧,家里柴米油盐样样要开支,于是谴责痛骂都泼向孩子。甚而年迈的父母操起棍子痛打不争气的中年儿子,一边打一边老泪纵横。一场暴风骤雨后,孩子似乎明白了,努力了一阵子,赚一点贴补家用,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些,过阵子又故态重萌。于是这样无望的日子重复着、重复着……

我记得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成年的孩子对父母该只报喜不报忧吗?”反方有人提到,对父母若只报喜不报忧,父母会失落,觉得自己没用,无法融入孩子的生活,无法帮助孩子。这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状态,他们离不开孩子,任何时候都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喜为喜,以孩子的忧为忧,总想为孩子排忧解难。所以,很多孩子成年了,还是要依赖父母,啃老族、巨婴、妈宝男……各种各样的。高晓松说,自己的父母不同于中国传统父母,他们虽然疼爱孩子,却不依附于孩子而活,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社交,不会为了孩子放弃自我。他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父母。但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太少太少了。这大概是因为中国传统里,对家及亲情的重视摆在人生的首位。

龙应台《目送》中有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若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而且确实做到了,那孩子成年后、父母晚年时生活都会轻松幸福很多。希望父母、子女都能够划清界限,明白自己的责任,不要越界不要攘责,否则一辈子背负另一个人的人生注定是痛苦无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