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用“爱”的名义摧残孩子

        毫无疑问,父母爱子女是人的天性。

        父母的爱既体现在为子女无条件地付出上,也体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上。因此,如果问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投资是什么?那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教育”,可不是嘛,你看看什么行业最火,当然是培训机构。常见的美术班、钢琴班、舞蹈班、围棋班,当然还有英语班、奥数班、同步辅导班。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家长来说,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报上四五个课外班,不拿几个获奖证书,你都不好意思和朋友、同事谈孩子,甚至想交流你也找不到共同话题。

       于是,我们的孩子一个个多才多艺,获奖无数,老师自豪、父母骄傲。

        但是,做为父母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吗?

        谁、什么时候最快乐?

         想想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上学时有学业要求和压力,工作后有事业的要求和压力,30-50岁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压力,40-60岁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压力,退休后还有带孙辈,然后,还要与疾病做斗争。真正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时期,也就是学龄前了。所以,按道理,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最快乐!

        然而,童年的快乐那是Loog loog ago,至少属于三十年前的孩子!那个时候,五六岁甚至八九岁的我们,夏天爬树摘槐花,下水塘摸鱼虾,秋天打枣、摘瓜,冬天雪地打仗冰上打滑。即使上学,夏天放了学,放下书包或者去打草挖菜,或者捉迷藏、跳房子。而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已经在几个培训班之间辗转奔波了。我们的童年,他(她)们没有,他们有的是压力。他(她)们的时间和生活,不属于自己,而属于父母心中的那个他(她),有的 只是一份累和压力,这样的童年,他(她)们会快乐吗?请父母们想一想,如果和我们的童年相比。这样的生活,是我们童年的时候想要的吗?我们当年喜欢吗?

        这样的教育,真的让他们的未来更美好吗?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是需要与他人配合、被别人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或事务的,帮助别人也需要别人帮助,是需要付出劳动获得生活所需资源的群体,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的生物。因此,除了智商和学习能力以外,还需要情商与人打交道。当然也需要良好的心态和技巧去面对困难。更需要健康的身体,以扛起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当然,还需要有优点特点,以与众不同,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要有不足,以衬托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有长有短,分工不同,才更好的分工与合作。

        情商需要在与人交往和交流中得到锻炼,在解决困难、整合资源时学到技巧。在遇到挫折和委屈时,意志得到磨砺,信心得到锤炼。在体力劳动和运动中,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在看到别人优点发现自己缺点时,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学会互助。

        当孩子们只有学习这一个任务时,当作为家族唯一的皇帝和公主时,他们减少了与小伙伴游戏的机会,以及交流机会、组织别人的机会,情商得不到提高,集体感和团队精神得不到增强。当父母安排好一切和代劳一切时,他们不需要面对学习以外的困难,他不需要承受委屈和压力,他们心理变得弱不禁风。大家特点一致,没有缺点时,他们不会赞美和欣赏别人。

        他们曾经学业顺利,但面对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时,他们不能解决也无法面对,有时除了智商和学业,甚至一无所有。他们脆弱的无法面对压力和挫折,逃避困难,甚至走向了绝路。中科大博士刘春杨投湖了,wephone 创始人苏享茂跳楼了,他们在求学的路上曾经那么顺利。科科优秀却在申请留学时连连被拒,只是因为被包装的太完美。三十多岁还啃老,自己无法养活自己。

        这算成功吗?父母怎么看到这种结果?

        这些社会问题自然有社会环境原因,但首先是家庭教育问题,是父母用“爱”在把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培养,而不是按照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培养。“爱”让孩子们得到了不需要得到的,和不愿得到的,却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一个人可以不完美,也没有人是完美的,但不可以不健全——身体和心理。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用“爱”摧残着自己的孩子,无论父母是否成功,都不愿接受孩子的不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不要用“爱”的名义摧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