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这些年丢失了什么?

        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朝阳初升,学校走廊内五六只早来小儿,或在书吧读书或边走边小声嘻笑。我拿起壶信步走到门边,忽听国歌奏响,原来操场上正在升起国旗(因是周三,升旗,无需集会),放眼而观,令我惊讶地是孩子们立即停下了手中的事情,面朝国旗的方向,主动肃立;一些正上楼梯的孩子,此情此景,也主动停步,就地肃立。多好的孩子,前些日子辅导员刚讲了《国旗法》和《国歌法》的最新颁布,并告诉大家爱国应落实到行动上,这不就做得很好了!

          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想立即告诉辅导员,抓典型,大张旗鼓地表扬与倡导。但转念又思,这些学生做出的是爱国最本质和最基本的表达,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朴素与可贵,最需要的是自然与呵护,而不是急火火的倡导与督察,出自对说教和任务的逆反,孩子们也许会变得被动和应付,还会让这类珍贵不翼而飞。即使有个孩子暂时做不到,也并不能说明他(她)就是不爱国的。

    我新就职的是一所不足700人的小学校,小学校的特色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远胜轰轰烈烈。相信这十几个孩子的亲身影响来日必呈几何递增,即使那些慢半拍者,在群体的感召下,不需反复强调也可安安静静做到,为什么非要讲、做、导、评?难道这样就是大气恢弘,不落伍吗?这种再正常不过的爱国行为细微处指导也需要讲评、强化与狠抓才能全覆盖吗?

        学校德育,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形式大于内容,方法不切实际,这些年究意丢失了什么?

          因为太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求全不细,丢失了一些细小朴素行为的固化;一些看似不起眼儿的长期行为养成;一些无法在材料和经验介绍上呈现的琐碎........修小节才可有大德,犹如手中沙,攥得越紧,留下得越少。

        因为太求快。勿忙状态下一个接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匆忙状态下强调一个又一个德育立足点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单一活动的深刻与细腻,难点与反复点的坚持与修正。走得太快了,让我们丢失了德育中那些触动柔软的重要东西;在不断的学习借鉴、迫切交流中,也许无法细致感觉就丢掉了最小最实的那一部分.......

          因为太求新。矫枉过正中丢失了创造杯时少先队的自能与灵动,丢失了雷锋等榜样的巨大引领作用。其实我们回望初心,也许不断坚持就是最好的创新。

          其实我们从未丧失对德育的追求和敏感,也并不能抹去这些给收获与提升。正是因为需要,所以更加苛求,更要自醒。

          好在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始试点了。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的德育工作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研究,开展得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越生活越德育的大德育观点,希望破解问题,走出困境。适处入手是一个巨大的改变,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应该也是最有效的。

          希望从现在起,我们的德育真正是课程一体化,实施无声化。既有璀璨事例,又有无声呈现,德育不再是材料上的效果,而是一代人或几代人根植于血脉的真实、善良、自律与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德育,这些年丢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