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是为了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你有没有发现,在你身边,单身越来越多了。

一方面适龄青年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另一方面,离婚的越来越多,90后在离婚,40、50后也在离婚,婚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大火,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主打年轻人相亲。而北京卫视的“选择”也很火,主打50岁以上中老年人相亲,似乎全社会都在助力相亲。

很多家长对此心急如焚,主动替子女相亲,或是奔波于各大公园相亲角,或在亲朋好友间寻求帮忙。

但是这一切收效甚微,实际结果是晚婚族、恐婚族、不婚族、离婚族越来越多。


01

单身潮涌来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

对此,我们大可不必紧张,我倒认为,这是社会进步表现,这个社会正在走向美好,人们有更多选择,婚姻更讲究质量,人们幸福指数更高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原来我们经济基础弱,收入少,家庭也没什么财富,居住条件差,社会客观条件基本不支持单身,结婚成为适龄男女不二选择。

在农村还将生儿育女作为未来养老保障。许多大龄男青年由于经济条件差而没人嫁,打了一辈子光棍,是受客观限制,而不是自我意愿。

经过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家庭财富增加,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养老保障也基本覆盖城乡。

结婚的经济互助功能弱化,子女承担养老预期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

与此相适应,新的婚恋生态扑面而来。

选择不婚及离婚的人大幅上升。专家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结婚人数的结构性减少,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龄增加、房价高涨、就业竞争激烈,以及年轻一代独立性更强。

当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选择。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其新书《李银河说爱情》中披露:

目前,单身不婚是一个世界潮流,有人叫它单身潮。其实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一直不乏选择单身生活方式的人。最有名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如康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都是单身。

这次单身潮出现于20世纪下半叶,首先从北欧国家开始,不婚的人口逐渐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渐渐向西欧北美各国蔓延。像在美国和法国,20世纪80年代,单身人数只占30%左右,近年来也超过人口半数。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终生不结婚的人在人口占比3.8%。到2018年,独居人口的最新数据是16%,中国的独居人口已有约2亿人。

听听,这都是世界潮流了。只能说,这次我们不仅没有掉队,一不小心还成弄潮儿。

目前,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单身潮,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在慢慢传播开来,人们对这种现象评价越来越中性,不再那么负面。

大家越来越觉得,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陷入单身,都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接受下来,对单身的宽容度已经变得越来越高。

你单身,但你并不孤单,世界和你在一起。

02

“三不”成主流

不结婚的原因很多,但结果只有一个:单身。

去年5月,团中央“青年之声”发布了《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这份以19-35岁人群为主的全国青年抽样调查,从中显示当代青年对婚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调查发现,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

的确,不将就,不取悦他人,不为了任务而结婚,成为当代青年人婚恋观主流。

更确切地讲,就是三不:

不低就

我原来带过一个营销团队,其中美女众多,但是多数都是单身。其中虹美女更为出众,她,家中独女,168身高,88年出生,名校研究生毕业,年收入30万。天生丽质难自弃,貌美可人,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一家大公司高管,母亲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中层。

有一次,我和她一同拜访客户,路上我问她,想找个什么样的男友,她说:“他应该和我学历相当,身高180以上,家庭条件比我好,北京人,有三居室独立住房,工作比我强,收入比我高。”

当时我就和她说,以你自身条件,找这样标准不过分,但是不容易找到。

这样的人确实有,但一定数量不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在合适的年龄不见得能遇到,所以成功的概率极小。

她能接触到的男孩,一般达不到这个标准,有个别达到的,基本已经有女友或结婚了。

为此,我们单位领导也特别着急,出去拜访客户多次带她去。一次见一家企业老板,人家一见她,两眼放绿光,弃我们领导而直奔她去,频繁搭讪。后来领导一打听,该老板早已娶妻生子,之后不敢再让她去该公司,赶紧换个男孩去维护客户。

在我工作单位,像她这样的女孩有十几个,清一色的名校研究生,自身非常优秀,在北京都有独立住房,工作上进,收入不菲,找对象就是不低就,宁缺毋滥,年龄从28到40多,都单着。

还组建了一个单身美女微信群,一起出游玩耍,今天去欧洲,明天游丽江,好不热闹,成了另一道风景。

不将就

小奕是中关村一家大公司的产品经理,90年生人,研究生毕业,家在北京郊区,父母都是中学老师,独生女,之前谈过几个男朋友,都因为种种原因分手。

去年,同事给介绍一个男朋友,也是研究生毕业,年龄同岁,做软件开发,双方家庭条件相当,也是北京人。本来是奔着结婚去的,结果谈了一年多,最近分手。

问其原因,她说,男朋友在处理一些问题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上都显幼稚,感觉整个人不是很成熟,想法经常不一致,怕结婚后不能长久,所以还是决定分手。

最近在家里帮助下,她在北京回龙观交首付买了一套50平小房作为闺房,开始每月还房贷。

她表示,有房子住,就更不着急找男友了,再说,这也不是着急的事。结婚是一生大事,如不合适,绝不将就,看来她要打持久战了。

确实,现在都市女孩越来越优秀了。我原来单位从内部招聘客户经理,面试时,表现优秀的几乎都是女孩,一个个学历高,颜值担当,笔试文笔精彩。面试答辩,伶牙俐齿,慷慨激昂,表现出众,像是男孩子。

而来应聘的男孩子,学历多是本科,笔试文笔一般,面试轻声细语,反倒像女孩子。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最近从北京一家知名大学毕业保研,她学的是会计专业,他们年级一共保送了十几名研究生,只有两名男生。

现在的男孩怎么了,难道都去玩游戏了吗?

中国传统的爱情崇尚男高女低,女孩得仰视男孩,才会产生爱情。现在女孩爬到山顶了,男孩还在半山腰,只能仰视天空了,所以许多优秀的女孩成了所谓的“剩女”。

不为谁

原来60、70后的适龄男女结婚有相当部分是迫于各种压力。有的是父母着急想抱孙子、孙女,子女听命父母之言而结婚。有的是单位要分房子,没有结婚证就没有分房资格,所以为了房子而结婚;还有的是婚前偷吃禁果,奉子成婚。

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包容,基本到80、90后这些压力小多了,甚至没有了,大家更注重自己的感受。

还有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等物质条件已经成为很多青年考虑婚恋的重要条件,所以选择结婚更多是遵从自己意愿。

03

重返自由身

经济基础不仅是结婚的条件,同样也是离婚的催化剂。

原来可能受经济来源、住房等限制,和一个人结婚后感情不好也将就了,但现在不是了,离婚大军中真是什么年龄段都有。

朋友小薇93年生人,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做文秘,找一比她大三岁男友,经过一年恋爱两人结婚。结果婚后不到一年,老公又爱上了别的女孩,经常半夜回家,还和她分居,后来她果断协议离婚。

同事邻居老张已经50多岁,最近和妻子离婚。他和妻子结婚已经20多年,生了一个闺女后,发现妻子处事能力极低,在单位和同事关系紧张,在家也不管孩子,事无巨细都推给他,和公婆处的关系水火不容。

她自己不上进,却对他要求极高,在对一些事情处理上,三观严重不同。

他们经常争吵,早就有和她离婚的想法,但由于顾忌家里是个女孩,找个后爹或后妈怕孩子受委屈,一直凑合过日子。

夫妻过了多年无性生活,熬到今年闺女考入大学,他终于能够结束这段婚姻。

现在社会进步了,人际关系却疏远了。

人们不再关心别人的婚姻,离婚也更为方便,许多同事离婚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我原来的同事王女士是一位部门主管,做事干练,风风火火,我们都很欣赏她。她离婚三年,大家都不知情,直到最近要贷款买房,需要单位盖章,才知晓。

其实现在像她这样的隐离族大有人在,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前几天在新闻网站看到一条网友留言:“今生已婚女士都活成:若有来生,不婚不嫁,不养不育,不为谁的妻,不做谁的娘”。

这可能道出了已婚女人婚姻质量不高心声。

04

拥抱新生活

部分人员不想结婚的原因,其中一个是离婚成本太高,如果没有特殊约定,离婚对方可以分走一半财产,且精神上很受折磨,这样他们结婚冲动就会降低。

另一个原因很多人不想生育,把生孩子当成负担,所以只恋爱不结婚。

还有的人是心智不成熟,妈宝男,结婚怕负责任。

个别女孩也有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并离异,对结婚有阴影,属于典型的恐婚族。

凡此种种,成就了不断壮大的单身潮。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选择单身;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们选择单身。

我们能决定不爱别人,因为遇到的人不可爱;

但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不爱自己,也不能不爱这个世界。

单身,是一种选择,只要你觉得离幸福近一些,你接受,这个世界就接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身,是为了追求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