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践行笔记21天/Day5 《爱有8种形态》书评:五星好评 推荐阅读计划够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1.慷慨的习惯

人的精神就如同大海,流出决定流入。勿以善小而不为。

心怀感恩之心。

2.静默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心灵和灵魂就像一盆浑水。搅拌时,水会变浑浊,遮蔽我们的视野。但是,当水被静置时,淤泥会沉到底部,水又回归澄澈。我们得以更清楚地洞察自己的生活和我们与其他人的互动。当我们因为劳累或忙乱而无法停下来修习静默时,我们其实在伤害自己。恐惧常常以忙乱和疲劳为食。

成为学习者

修习静默需要敞开我们的大脑,让它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以受害者身份介绍自己,会觉得要捍卫或者复仇,而英雄者身份会让我们理直气壮。只有保持学习者的心态,我们才会寻求启示和指点,并纠正自我的错误。

如何修习静默

①反复尝试,找到自己体验静默的方式。

②回想那些让你内心感受到最深的宁静的场景。

③每天至少给自己十分钟来摸索。

④试着在不同的时刻练习。

⑤如何知道自己何时进入了静默呢?耶稣说,根据它结的果实就知道了。

3.求真的习惯

寻找我们内在的道德指南针

我们必须追随真理,而不是让它追随我们。真理并不是静态的,它体现了我们对自身与世界不断发展的思想和见解。如何实践真理


①我们之所以不能永远占有真理,是因为在真理显现之前,它并不存在。

②坚持修习静默。

③静默时,询问自己思考的主题。

④结交类似的人,聆听他们的故事并从中获益。

⑤暂时抛弃具有破坏性的人际交往模式。

4.坦诚的习惯

坦诚的习惯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终点。

说出心里话

我们会告诉斗殴的孩子:“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成年人却未必能遵守这些教导。我们总是如履薄冰,结果要么导致僵局,要么导致积压在心头的愤怒和不满越来越多。

坦诚需要勇气。即使坦诚的动机是积极的,人们也往往对它表现出强烈的戒备心理。坦率其实是非常勇敢的举动,因为坦率可能让目前的情况更糟糕。但是,坦诚的习惯会让沟通更加富有建设性、富有成果、最终充满爱。

当坦诚事与愿违。即使我们做出敏锐的、充满爱意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们竭尽全力也未必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情况下,怀着爱真诚地践行坦诚的习惯,本身已经足够了。

“真实”是复杂的。真实可以掩盖各种各样的罪恶。一个拼命想要驾驭自己儿子的父亲,会将他推得越来越远。——当坦诚源于恐惧时,它可能具有破坏性并造成伤害,而不是给予力量。

当我们的存在遭到质疑对我们行为的批评和对我们人格的批评往往会被混淆起来,我们会堕入人身攻击当中,无法满怀信心地推动坦诚对话。

如何实践坦诚

①首先问自己“哪种人际关系让我感到如履薄冰”。

②以自己独特的形式来修习静默。

③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动机。

④找出他人存在和行为中的可取之处。

⑤当你不执著于结果时,坦诚才充满了爱意。

⑥谨慎奠定沟通的基础。

⑦要做到坦诚相待,需要耐心并且坚持不懈。

⑧给对方留出时间。

⑨充满自信并保持静默。

5.游戏的习惯

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如何实践游戏

①以学习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②留意并尊重身体所传达的讯息。

③感到紧张时,融入游戏的元素,让自己放松。

④练习游戏的精神。

⑤花时间与孩子相处。

⑥在犯错误的时候,幽默地承认它。

⑦想想通过哪些方式将游戏引入工作之中。

⑧有意识地多花时间和诙谐的朋友共处。

6.宽恕的习惯

当我们真正敞开心扉去宽恕时,我们就变得自由了。无论一个人曾经受过哪些侵犯,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继续停留在过去,还是利用宽恕的力量来继续生活。

宽恕他人更多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与被宽恕的人无关。我们自身是实现宽恕的最大障碍——结论就是:我们能够真正控制的事物,只有我们自身。

愿望本身让我们自由。有时候,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宽恕,但我们愿意选择宽恕,至爱者的巨大力量将满足你的愿望,帮你踏上治愈之旅。也许你还没有真的能够宽恕对方,但是你已经走在宽恕的路上。

要学会宽恕自己

7.慈悲的习惯

什么叫慈悲呢?佛教的慈悲是指:“上乘佛法曰慈,下度众生曰悲。”宽恕时原谅他们,而慈悲则会帮助他人变得更好。

重要的原则:无条件的爱

慈悲就是透过行为的表象看到人们的本质,不管我们觉得他们做了多大的恶事,都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就如同古语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才是天地之德。

免于恐惧

慈悲是治疗恐惧最好的良药。孔夫子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如何实践慈悲


①多花时间静默,会意你接受他人慈悲的时刻。

②参加能够导致自我祝福的活动。

③慈悲地对待自我,以及那些我们认为不配、残忍或很坏的人。

④始终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家庭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8.社群的习惯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事物,会间接地影响所有人。

我们不能独自渡过难关,也不想独自体验美好的时光。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痛苦和喜悦有助于我们远离恐惧本性中的黑暗。社交有助于我们敞开心灵。

孔夫子讲“仁者爱人”,就意味着只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够感受到有别人。

社群与人数无关,关键在于:不要将自己隔绝起来。

在恐怖的时候,恐惧会驱使我们将自己隔绝起来。倾听是创建群里的开端,会逐渐消除消极情绪。好的社群是鼓励人们独立思考的,并且是尊重差异化,减少分别心。

如何实践社群的习惯

①自觉选择与那些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人共处。

②真诚地寻找社群成员。

③害羞的人可以练习静默。

④询问自己,这个社群的能量和状态是否具有包容性或非排他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樊登读书践行笔记21天/Day5 《爱有8种形态》书评:五星好评 推荐阅读计划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