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股深沉的力量,却被我们肤浅以待

文/溜妈

1

没有溜溜之前,我觉得任性90%是贬义词,剩下的10%跟我关系不大,顶多回想起来,哀怨的说,我弟弟小时候很任性。

这就等于给他定了刑,说他不听话,不是个好孩子,任性是个一辈子都摘不掉的臭帽子,永远没有平反之说。而我则光鲜的站在任性的对面,听话,懂事,是个好孩子,足够优秀。

现在想想,真不公平。

自从当了娘,跟任性有了从早到晚时时刻刻的接触,还见识了许多同龄孩子的任性,于是从认识的长度、广度、深度上刷新了我对任性的体验和认知。

是溜溜引我换个角度看到了任性本来的样子。记得我第一次意识到溜溜任性是他一岁三个月左右。

那会他刚学会走路不久,翅膀还没硬呢就要决定自己去哪,不让领着,啊啊嚷着拒绝我引路。

不论四个月时哭一个半小时要抱睡,还是一岁半时哭半夜要夜奶,都没有这次给我的感触深刻。

当溜溜啊啊嚷着不愿意回家时,我心里第一个念头是“吆喝!这小子要自己说了算啊!”

慢慢我体会到任性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那小小身体里经过一年多的酝酿诞生了一个小小的“我”。

这个“我”莽撞,新奇,不善言语,原始而执拗,性子很野。

它怂恿着溜溜看见喜欢的玩具抓起来就跑,抱住就不撒手,不管是不是别人的。

它鼓动着溜溜一定要找妈妈,不吃不睡,一直哭,大夏天一两点钟在妈妈坐地铁的路上溜达,以至于爸爸被当成人贩子,屡遭盘问。

它撺掇着溜溜翻脸不认人,只要外面没玩够一说回家准急,不管对妈妈还是奶奶抓脸撕头发不在话下。

任性这股野蛮又蓬勃的力量经常弄得大人们很囧。这的确是考验的时刻,尤其我们自己状态不好时,就更容易责怪孩子。

我们的囧不是粗暴对待孩子的理由

任性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这个世界,也许他的小小意愿与社会规范不符,与我们成人的要求、需求不符,看似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禁止他,限制他,甚至训斥、打骂他。

但有一点,如果孩子经受了如此粗暴的对待,他会产生深深的内疚。

不是因为我们责骂而内疚,而是他为自己有探索需求内疚。

这是老天爷赐予的内在需求,是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长在每个孩子的基因里,深沉而有力。

现在,孩子却因此深深内疚,认定自己不够好,为生命涂上了阴暗的底色。

之前溜溜拿了别人的玩具,我总是追着他还回去,弄得他和我压力都很大。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意识到点什么。

溜溜拿了一个孩子的小车,我老惦记着给还回去,追在溜溜屁股后面,一会就忍不住说:“还给弟弟吧!”

溜溜嚷着不愿意,拿起小车跑到更远的地方玩。

一会儿他想玩滑梯,一手拿着小车,一手抓住滑梯的栏杆想往上爬。他小手一用力,发现爬起来很费劲,很难掌握平衡,于是转过头来看我。

“来,妈妈给你拿着小车,你爬。”

结果,我生生看出了溜溜的迟疑,想把小车给我又把手缩回去了。最后人家硬是自己拿着车,爬上了滑梯。

我内心隐隐受挫,这是明显的不信任啊!受伤之余,又深深佩服这小小孩的感知力。

溜溜对我的立场心知肚明,他知道这件事上我不跟他站在一边,所以宁愿选择自己捍卫。

从那次之后,我坚定的划清界限,暗暗发誓要永远跟溜溜站在一边,不惜与世界为敌,哈哈哈!

结果经历这场内心的誓师大会之后还真有所得,至少对任性的认识有了阶段性新突破,可以轻松化解任性造成的囧。

2

还是玩具事件。这次溜溜看上了豆豆哥哥的越野车,眼睛盯着不放,还默默靠近。

“溜溜,你说,哥哥,我玩玩你的车可以吗?”

溜溜当然不会说,是我替他表达了想法,毕竟要坚定站在他一边嘛!

结果豆豆奶奶很豪爽:“拿去玩吧!你让弟弟玩吧!”

我看出豆豆有些迟疑,“你愿意让弟弟玩吗?这是你的玩具,你说了算。”

豆豆点头。溜溜抱着车就不撒手了,别的小孩碰碰都不行。

然后就看他在地上跪着、蹲着,一次次把车推动起来。

我也很快加入,不远不近的让车来撞我,然后装作害怕或好玩的样子后退。

就这样不亦乐乎的玩了快半小时,我已经脸皮厚到把所有玩具都当自己家的,只要溜溜玩着就珍惜拥有,及时行乐,哈哈哈!

不一会儿远远看见豆豆和奶奶过来了,我都能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

“溜溜,我们要回家了。”豆豆奶奶招呼说。

溜溜还蹲在地上玩着车,我给他翻译了一遍:“哥哥要回家了,你把车还给哥哥吧!”

溜溜这才明白过来,站起来抱着车就跑,我一下揪住溜溜的衣服,把他拽回来。这一连串的动作瞬间发生,逗得周围的奶奶、阿姨一通哄笑。

我也边笑边对溜溜说:“这是哥哥的车,哥哥要回家了,你把车还给他,我们也回家了。”

没想到溜溜真走到豆豆面前,痛快的把车还了,我如释重负,赶紧说:“谢谢溜溜,谢谢豆豆!”

豆豆和奶奶走后,我又表达了对溜溜的衷心感谢:“谢谢溜溜那么痛快的把车还给哥哥……”

如果不是前面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替他争取玩具,陪他开心玩耍,溜溜真有可能任性着不还玩具。

其实,任性从另一层面讲是孩子认知局限性的体现,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根筋,是大脑发育不完善让他看不到其他可能性,所以需要我们提供选择,引导孩子找到可以下驴的那个坡。

赶紧找坡下驴……

那个坡可以是用孩子喜欢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可以是他渐渐理解的规则,比如玩具是谁的,明天再做。

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他站在一起,那“任性”的局限性可以长出完满,那是我们期望的合作、自信、有主见、尊重等等的美好品质。

很多时候,孩子没我们想的那么难缠,往往给人惊喜。

溜溜这几天感冒,每晚都用艾叶水泡脚,正巧给他买了仿真厨房玩具,锅碗瓢盆爱不释手,他用小蒸锅一锅锅从泡脚盆里往外舀水,不亦乐乎。

二十分钟过去了,泡出一头汗,该进被窝睡觉了。我拿着浴巾站在他面前:“溜溜出来了,不玩了。”

乐在其中的溜溜不能接受这安排,啊啊着不愿意,开始哭闹。旁边爸爸奶奶都安慰:“明天再玩,明天再玩。”

我拿着浴巾温和而坚定的说:“来,出来了,明天再玩。现在我们吃奶睡觉。”

多方劝慰,溜溜平静下来不再闹腾,突然故作惊怪的弯着身子指着不远处的小灶炉处,嗯嗯的示意要锅盖,把蒸锅盖上。

这是给自己找坡下驴呢!那意思是我愿意去吃奶睡觉,但实在太喜欢蒸锅了,让我把它归置好吧!

怎么能不满足他呢?这是从任性发展出来的合作、整理需求啊!

从这一件件小事里,我发现“任性”描述的是孩子本来的发展状态,是中性的,是我们无知的敷衍把孩子养成了无法无天、不知尊重的任性。

对孩子“任性”的骄纵、惩罚或说教都是无知的敷衍,没有看到孩子发展的需求,不愿意努力去了解,学习,而是用自己最习以为常、自以为是的方法对待孩子,结果一点点塑造着孩子不为社会接受的“任性”。

只有当我们越多了解孩子,越多看到他本来的样子,任性才能生发它应有的深沉力量。

我们是有点梦想的小夫妻,码字,带娃,做教育。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亲爱的你!

作者|溜妈,宝贝溜溜的大奶牛,北师大教育学硕士,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相信最美的养育是陪着孩子,自己慢慢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性是股深沉的力量,却被我们肤浅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