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很多人都基于不同的角度回答过

我也想简单聊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仿佛跟读书挂钩的都是文化人,知识分子,这些代名词在我看来其实没有特定人群,因为它并不定性,只是一种现象标签,可增加,可删减。

外卖小哥也可以日积月累的阅读,前些日子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得主我想就是最大的例证。

当我们看到普通人因为某件事受到关注,并获得成就时,既佩服又艳羡,心里那种酸爽不言而喻。

一方面佩服的同时,又有点嫉妒,“他可以取得那样的成绩,那我也行”…

于是立下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flag,从今天起唐诗三百首,诗词歌赋,凡是跟此有关的app,精挑细选,货比三家下载一堆。

逛淘宝,搜索唐诗三百首,看呀看,挑哇挑,最后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还用标签写上“一天一首”…

然额…,下载的唐诗app在手机软件里像死尸一样躺了一周也未曾使用过,

放在购物车里的书,一周过后也没清理,

下面还随同挂着几个个头虽小但却显眼,bling bling的红字“比加入时降2元”,但如此还是被无视地滑了过去…

这就是“信心满满打鸡血,悄无声息再耗光”的完美演绎现场。


我们人之所以会比动物高级,那是因为懂得思考。

脑子是个好东西,能装书,能装智慧,但也不排除浆糊这种东西。

记得《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老师说过: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读书是要命的事儿,一个问题总能从书里找到答案。

有人质疑那不成书呆子了吗?樊登老师神回复:那总比你瞎想要强!

奉上我的大拇指。

是啊,总比你瞎想要强!


《刻意练习》让我知道,原来没有纯天然的天才,只不过是他(她)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刻意能动的努力着;

《反脆弱》让我知道,原来追求稳定是最不稳定的事儿,拥抱不确定才是自己不被一击而碎要具备的心态;

《关键对话》让我知道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气氛也很重要,做双核对话人;

《高绩效教练》更让我知道,原来不评价,才是让每个人回归问题本身,自己作主人的最高级方法;

很多很多,如此种种…

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那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怎么跟世界这块大石头去相处,

如果它不退让你,要拿脑袋去硬碰吗?

当然要读书,拿智慧,拿方法,也许有时候读书并不能直接告诉你要去怎么做,但至少有了一种可能性和机会。

想通透,就读书吧!

走,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