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

时延

  • 时延: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链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所需的时间,这也叫延迟或者迟延,单位是s。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端将分组的所有比特传输到链路的时间。
    发送时间 = 数据长度 / 信道宽度(发送速率)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1张图片

  • 传播时延:数据在链路上传输所需的时间,取决于电磁波的传输速度和链路长度。
    传播时延 = 链路长度(信道长度)/ 电磁波的传输速度。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2张图片

  • 排队时延: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路由器确定转发端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就产生了排队时延。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3张图片

  • 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一些必要处理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进行差错校验、查找路由。

  • 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 + 处理时延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4张图片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到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送了多少个比特,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积(bit) = 传播时延(s) x 信道带宽(b / s)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5张图片

往返时延RTT

  • 往返时延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受方收到数据即可就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6张图片

用PING命令测试: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7张图片

利用率

  • 利用率可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信道中有数据的时间的比重。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 / (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 网路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机网络:时延、时延带宽积、RTL、利用率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