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有自觉性?

之前写了为什么学生没有自觉性,今天来谈一谈如何有自觉性。从没有自觉性的原因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做:

1.承认“细养”的事实,改变“细养”的方式。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原来多么听话,小时候孩子对世界没有过多自己的意识,以模仿为主,一般是家长周围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听别人的话才能有的结果。在小时候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家长们的视野范围内,而现在孩子不想总在家长们的可预测范围内,他们是希望有时被关注,有时被忽略。这时候原来的“细养”就需要改变了,不再是一举一动的全部点评支持批评,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有重心有策略的去引导一些优秀品质的形成;

2.改变思维模式,明确每种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对一,小班都有可取之处,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只要补一补就可以高枕无忧,在班级在教室的听课效率才是重要的,所有的课外辅导都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复习,重视课堂的孩子自觉性肯定不差;

3.鼓励发散思维与质疑精神,标准答案的结果是确定的,标准答案的思维过程与达到过程有时候不止一条,对孩子思考的肯定,适度的引导会让孩子更有信心与自觉性,鼓励孩子对答案过程的再次思考,复述,通过讲解来巩固知识与能力;

4.陪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并请孩子对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对在哪些方面花费的精力是最有效的,任务没有完成或者完成优秀的因素是什么,都需要与孩子进行深入分析,忌笼统的理由(比如,应该抓紧时间,不该玩,字应该工整一些,要仔细一些),哪段时间没有抓紧,哪段时间不该玩,哪段时间应该休息,怎样把字写好,采取哪些方法让自己细心?

5.所有的“帮助者”需要相互配合,仔细沟通,不断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把学习一步一步还给孩子们,主动权给他们。忌家长总说管不了,给老师,给学校,让学校老师总扮演惩罚者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们应到学习的第一课。

网络上也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都有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多多尝试,不能只说不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学生有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