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02-InnoDB存储引擎

       实际的业务系统开发中,使用MySQL数据库,我们使用最多的当然是支持事务并发的InnoDB存储引擎的这种表结构,下面我们介绍下InnoDB存储引擎相关的知识点。

1-Innodb体系架构

     InnoDB存储引擎有多个内存块,可以认为这些内存块组成了一个大的内存池,负责如下工作:
(1)维护所有进程/线程需要访问的多个内部数据结构
(2)缓存磁盘上的数据,方便快速的读取,同时在对磁盘文件的数据修改之前在这里缓存
(3)重做日志(redo log)缓冲

MySQL-02-InnoDB存储引擎_第1张图片

       后台线程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刷新内存池中的数据,保证缓冲池中的内存缓存是最近的数据。此外将已经修改的数据文件刷新到磁盘文件,同时保证在数据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InnoDB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Master thread 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后台线程,主要负责将缓冲池中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包括脏页的刷新、合并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undo页的回收。

      IO Thread InnoDB存储引擎大量使用了AIO来处理写IO请求,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IO thread工作主要负责这些IO请求的回调(call back)处理。

2-Innodb表

2.1-索引组织表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表都是根据主键顺序组织存放的,这种存储方式的表称为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ed table)。在InnoDB存储引擎表中,每张表都有个主键(Primary Key),如果在创建表时没有显示地定义主键,则InnoDB存储引擎会安装如下方式选择或者创建主键。
(1)首先判断表中是否有唯一索引,如果有,则该列即为主键
(2)如果不符合上述情况,InnoDB存储引擎自动创建一个6字节大小的指针
当表中有多个非空唯一索引时,InnoDB存储引擎将选择第一个定义为非空唯一索引为主键。主键的选择是根据定义索引的顺序,而不是建表时列的顺序。

2.2-InnoDB逻辑存储结构

          所有数据都被逻辑地存放在一个空间中,称之为表空间(tablespace),表空间又是由段(segment)、区(extent)、页(page)组成。页在一些文档中页称之为块(block)。

MySQL-02-InnoDB存储引擎_第2张图片

共享表空间

       Innodb 将存储的数据按照表空间(tablespace)进行存放,默认配置下,会有一个初始大小10M,名为:ibdata1的文件,这就是默认的表空间文件。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data_file_path';//查看共享表空间
生成文件默认是在data目录下一个叫ibdata1的文件

当然也可以多路径设置表空间:
innodb_data_file_path = /data1/db1/ibdata1:100M:autoextend; /data2/db2/ibdata2:100M:autoextend
放在不同的磁盘,可以平均磁盘负载,提高数据库性能。

独立表空间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per_table';  //mysql默认5.6.7后开启
所在位置:在对应表所在的目录  表名.ibd 文件
记录数据:独立的表空间,仅存储该表的:数据,索引和插入缓冲BITMAP等信息。其余信息仍存储在默认表空间。

段: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等。

区:区是由连续的页组成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区的大小都是1MB。为了保证区中页的连续性,InnoDB存储引擎一次从磁盘申请4-5个区。在默认的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页的大小为16KB,即一个区一共有64个连续页。区是InnoDB存储引擎空间申请的最小单位。

页:页是InnoDB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默认是16K。页是InnoDB访问的最小单位。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page_size';  innodb_page_size=16384(1024*16)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version';//查看InnoDB的版本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