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烟花屑|童

不知爱玲于童年的印象是否有她自己家庭经历的影响,她曾暗喻过压抑过甚,待老了 会一发不可抑制,唠叨的很。还用肚脐展览来笑侃自己的自恋情结,奇特的思维,闻所未闻。心理学上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性格50%来自遗传基因,50%取决于后天环境,并且人越老越像极了自己的父母。我要说的是爱玲是与众不同的,她的思维和洞察是天赋的,程式化的框架无法概括她的遗世独立……

小孩是从生命的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造人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童言无忌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钱用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童言无忌

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童言无忌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经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的苦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童言无忌

年幼的爱玲也曾有过美丽的洋装;有过咧开幸福的笑颜;也曾不知所云的背唐诗;吃两块喜欢的绿豆糕;也曾有狗、有花、有钢琴、有童话书;家里的一切,她都以为是美的顶端。可惜“幸福时光”昙花一现。

懵懂的她对母亲印象是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令她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

她对母亲的爱最初是罗曼蒂克的,之后是遥远而神秘的,再后来是难堪的…

五岁时母亲为追求自由而远走异国他乡,她和父亲还有父亲的姨太太一起生活,她说“父亲的家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

敏感聪慧的小爱玲总是以各种讨好的方式迎合继母,却还避免不了被继母诬陷、被父亲残酷囚禁。

后来她逃了出来,投奔了母亲去香港读书,她说:仰脸向着当头的烈日,我觉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被裁判着,像一切的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困于过度的自夸与自卑。

这些童年悲剧性的体验,使她不由自主地拿起笔,上中学时就开始自己投稿赚钱,并且用稿费去买了一只小号的丹琪唇膏。

她用创作 作为抚慰心灵的方法和生存的方式,她用作品表达的人生感悟是悲观的,她对人生的审视是悲观的,对文明的理解也是悲观的。

她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生命:悠长的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的度日如年,……然后崎岖的成长期,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满目苍凉。


你可能感兴趣的:(寂寞烟花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