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八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8

  在第十四章《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中,通过从知识隐喻看知识特质,我们得知一切真正的知识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 “认知活动”不是单纯地吸收知识或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是一种活动,知识是具有关系性、活动性和社会建构性的。

这就可以极好的教育中国目前教育的一种现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因为传统的计划,本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为种种方法,是不适合儿童现有能力的,并且差别还极大。传统的教育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所有者,学生是接受这种知识的接受者;讲解是主要的传递手段,教师掌握权力,学生是从属者。教室就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灌输性课堂之所以可以在新课改下继续存活,甚至于发展,究其本质原因在于认识不够到位,执行更不够到位。新课改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而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意识的转变。只有意识转变了,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让教师成为组织者,让灌输中心教学变为对话中心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决策者。通过对话实践去获得理解,获得过程中的实践与技能,在讨论和思考的交互碰撞之中,也可以发展学生对于所有观点,特别是不同于自己的观点的共鸣。

   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展开的对话。教师的独白式讲解从本质上说算不上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有对话的。一方面发挥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尽显身手。

   这一点,颇有感悟。巡视过程中,以及听课过程中,见得比较多的是教师的“自言自语”这并非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解形式,而是强调要进行对话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来,通过体验,深入透彻了解锁学习的知识。所以,拿英语学科教学为例来说,综合性的复习固然有必要,参与性的讨论和归纳更有必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互动。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如果无视学生已有的在知识体系,无视知识性概念,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那就是伪新课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