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有些书是容易产生精神共鸣的,前两天偶然间在微信读书翻到一本“一朵飘零的花”。当头起句如下“倘若,每一个远离故土的男孩都是一株无根的草;那么,每一个身处异乡的女孩就是一朵飘零的花!”一方面是句子描述不拗口难懂,一方面朴实无他,吸引了漂泊多年的游子好奇,读着.....读着......那么实实在在,那么通俗易懂。

好奇之余我百度,贴吧,论坛,各种检索关于作者的信息。

不出所料,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即便搜索到碎片化的信息,也是网友猜测,臆想仿佛作者写完血泪的开始与过程便隐如尘烟,正如一种宣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遥远的救世主文中有段描述如下“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他的功效就是启迪人得觉悟,震撼人得灵魂,这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 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如果说“遥远的救世主”读完让人有轻微的后知后觉,那么读完“一朵飘零的花”该有些许不忘初心吧。

3、在中国,在各个不同城市有着不同阶层,不同涵养,不同职业的人群。在不同人群中看不同职业,或许都有仰慕,都有不屑。熟料境遇相当,人情世故大致相同。有人调侃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有人说“干不下去。大不了回家。”也有人说“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存不下肉身。”当唯物主义充斥弥漫着整个社会各种阶层,当乡情变成“七嘴八舌”和各种攀比,排挤,挤兑时,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吗?当回家成为“你工资多少?你买车了没有?买房了没有?娶妻了没有?生子了没有?”一连串的“友好问候”时。你的父母会因为你的有而欣喜,无而落寞时。父母的失落与开心的也是来自“热心的乡里乡亲”。

4、以前有句谚语“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我个人理解,当你衣不蔽体,穷困潦倒之时你所想“理想”“志向”都会先以填饱肚子为第一志向。根本没有谈理想,梦想的想法与精力。当然也有励志一点说“人穷志不短”,只要人勤快总能不谄媚弯腰。

5、当三十而立来临之时,当家庭责任落在肩膀的时候,无论心存志远还是循规蹈矩。唯有恬静是心之所向。

感叹之余,夜深人静,耳边响起水中花。

这个深夜里

没法可以安睡

卧看天空洒泪

任寒风吹

冰冷的梦里

没法跟你相聚

也许心里的泪

未能抹去

缘分让我去握碎

彼此相爱太苦累

不想跌进这火堆

但愿忘怀甜梦里

还是让我去面对

尽管加上我的罪

丝丝温馨的发堆

我愿来占据

如倒映水中的鲜花

只可看看未能摘去

如飘于风中的花香

虚虚渺渺淡然逝去

然而让我见着你

不想多次去躲避

风风雨雨我都不畏惧

但求共醉

如倒映水中的鲜花

只可看看未能摘去

如飘于风中的花香

虚虚渺渺淡然逝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