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Datacom(一)

HCIA-Datacom(一)

  • 一、网络参考模型
    • 1.OSI参考模型
    • 2.TCP/IP标准参考模型
    • 3.TCP/IP对等模型
    • 4.TCP/IP协议栈
  • 二、华为VRP系统
    • 1.VRP的功能
    • 2.文件类型及其文件名后缀
    • 3.存储设备
    • 4.VRP用户级别
    • 5.常见文件系统操作命令
  • 三、网络层协议及IP编址
  • IP报文包头主要内容
    • 图解
    • 文字说明
  • 四、IP路由基础
    • 1.路由表
    • 2.路由表的三种来源
    • 3.路由优先级
    • 4.度量值
    • 5.最长匹配原则
    • 6.常见路由
  • 五、OSPF基础
    • 1.OSPF协议 报文类型
    • 2.OSPF三大表项
    • 3.OSPF建立邻接关系的步骤
      • 3.1 建立双向邻居关系(hello)
      • 3.2协商主从(DD)
      • 3.3 相互描述各自的LSDB(DD)
      • 3.4 更新LSA、同步双方LSDB(LSR、LSU)
    • 4.OSPF网络类型
    • 5.DR与BDR
      • 5.1 三种路由器身份
      • 5.2 选举规则
    • 6.OSPF域与单区域
      • 6.1 域(Domain)
      • 6.2 如果只有单区域产生的问题
      • 6.3 OSPF多区域
        • 6.3.1区域的分类
        • 6.3.2多区域互联原则
      • 6.4 路由器类型
      • 6.5 Router ID 的选择顺序
  • 六、以太网交换基础
    • 1、早期的以太网
      • 1.1 交换机组网
    • 2、CSMA/CD的工作原理
      • 2.1 冲突域
      • 2.2 广播域
    • 3、以太网帧
      • 3.1 两个标准
      • 3.2 Ethernet_II以太帧
      • 3.3 IEEE802.3 LLC以太帧
    • 4、MAC地址
      • 4.1 MAC地址组成
      • 4.2 MAC地址类型
        • 4.2.1单播MAC地址(第七个比特为0的MAC地址)
        • 4.2.2广播MAC地址(全1的MAC地址,即FF-FF-FF-FF-FF-FF)
        • 4.2.3组播MAC地址(除广播地址外,第七位比特为1的MAC地址为组播MAC地址)
    • 5、MAC地址表
      • 5.1 三种帧的处理情况
        • 5.1.1丢弃:
        • 5.1.2点对点转发:
        • 5.1.3泛洪:
      • 5.2 MAC地址表项老化时间,华为S系列交换机的老化时间缺省为300秒
      • 5.3 MAC地址表学习过程

一、网络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又被称为七层模型,由下至上依次为:

模型名称 概念
物理层 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等物理特性。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以太网使用 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网络层 定义逻辑地址,供路由器确定路径,负责将数据从源网络传输到目的网络。
传输层 提供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递以及进行重传前的差错检测。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表示层 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2.TCP/IP标准参考模型

用层、机到主机层、特网层、络接入层

3.TCP/IP对等模型

用层、输层、络层、据链路层、理层

4.TCP/IP协议栈

应用层:telnet、FTP、TFTP(69UDP)、SNMP、HTTP、SMTP(25TCP)、DNS、DHCP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CMP、IGMP、IP
数据链路层:PPPoE、Ethernet、PPP、ARP
ARP:根据IP地址获取数据链路层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主要功能

  • 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 维护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的缓存,及ARP表项
  • 实现网段内重复IP地址的检测

二、华为VRP系统

1.VRP的功能

  • 实现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管理界面
  • 实现控制平面功能,并定义转发平面接口规范
  • 实现各产品转发平面与VRP控制平面之间的交互 屏蔽各产品链路层对于网络层的差异

2.文件类型及其文件名后缀

系统文件:.cc
配置文件:.cfg、.zip、.dat
补丁文件:.pat
PAF文件:.bin

3.存储设备

SDRAM运存、Flash、NVRAM、SD Card 、USB

4.VRP用户级别

0:参观级、可使用ping、tracert、telnet登录、部分display
1:监控级、用于系统维护,可使用display
2:配置级、可使用业务配置命令,包括路由、各个网络层次的命令,向用户直接提供网络服务
3:管理级、可使用基本运行命令,包括文件系统、FTP、TFTP下载、命令级别设置命令以及用于业务故障诊断的debugging命令

5.常见文件系统操作命令

pwd //查看当前目录
dir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信息
more //查看文本文件的具体内容
cd //修改用户当前界面的工作目录
mkdir //创建新目录
undelete //恢复删除的文件
reset recycl-bin //彻底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

三、网络层协议及IP编址

IP报文包头主要内容

图解

HCIA-Datacom(一)_第1张图片

文字说明

Version:4bit

Header Length:4bit,首部长度,20-60

Type of Service:**8bit,服务类型,只有在Qos差分服务时才会起作用

Total Length:**16bit,总长度,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

Identification:**16bit,标识,分片重组是会用到该字段

Flags:3bit,标志位

保留段位:0保留

不分段位:1表示“不能分片”;0表示“能分片”

更多段位: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0表示“最后一个数据片”

Fragment Offset:12bit,片偏移,分片重组时会用到该字段

Time to Live:8bit,生存时间

Protocol:8bit,协议:下层协议。指出此数据包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进程处理

常见值:

  • 1:ICMP
  • 2:IGMP
  • 6:TCP
  • 17:UDP

Header Checksum:16bit,首部检验

Source IP address:32bit,源IP地址

Destination IP address:32bit,目的IP地址

Options:可变,选项字段

Padding:可变,填充字段,全填0

四、IP路由基础

1.路由表

  • 路由表通过各种方式发现路由
  • 路由表选择最优的路由条目放入路由表
  • 路由表指导设备对IP报文的转发
  • 路由器通过对路由表的管理实现对路径信息的管理

2.路由表的三种来源

  • 直连路由:直连接口所在网段的路由
  •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条目
  • 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

3.路由优先级

Preference用来不同路由协议间路由优先级的比较 优先级越小加入路由表的优先级越高 拥有最高优先级的路由将添加进路由表 常用路由类型的默认优先级 直连:0 静态:60 ospf:10 rip:150

4.度量值

cost(即度量值)用于同一种路由协议内部不同路由的优先级比较 越小越优,度量值最小的会被添加到路由表中

5.最长匹配原则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会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自己本地路由表中的所有路由表项进行逐位比对,直到找到匹配度最长的条目

6.常见路由

路由名称 解释
静态路由 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配置方便,对系统要求低,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小型网络 缺点是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需要人工干预
缺省路由 即默认路由,特殊的静态路由
等价路由 来源相同、开销相同的路由都会被加入路由表,形成的路由为等价路由
浮动路由 与主用路由相同,仅优先级不同,做主用路由的备份

五、OSPF基础

1.OSPF协议 报文类型

  • Hello:周期发送,用来发现和维护OSPF邻居关系
  • DD:描述本地LSDB的摘要信息,用于两台设备进行数据库同步
  • LSR:用于向对方请求需要的LSA。设备只有在OSPF邻居双方成功交换DD报文后才会向对方发出LSR报文。
  • LSU:用于向对方发送其所需的LSA
  • LSA:用来对收到的LSA进行确认

2.OSPF三大表项

邻居表、LSDB表、OSPF路由表

3.OSPF建立邻接关系的步骤

3.1 建立双向邻居关系(hello)

OSPF路由器首次收到hello报文时会从初始Down状态切换为Init状态
当收到的hello报文中的邻居字段包含自己的router id时,从Init切换为2-way

3.2协商主从(DD)

从2-way转换为Exstart后进行主从关系选举,双方发送空的DD报文,序号为X或Y选举规则为比较Router ID,越大越优,主从关系比较结束后,从Exstart转为Exchange

3.3 相互描述各自的LSDB(DD)

主路由发送新的DD报文描述自己的LSDB,序列号为Y+1,对方回复DD报文,序列号与主路由相同,发完最后一个DD报文之后,邻居状态转为Loading

3.4 更新LSA、同步双方LSDB(LSR、LSU)

从路由向主路由发送LSR报文,请求在Exchange状态下发现的但本地LSDB没有的LSA,主路由回复LSU携带被请求的LSA,从路由收到后回复LS ACK确认收到LSU,当两端的LSDB完全一致时,邻居状态变为Full,然后计算路由

4.OSPF网络类型

接口默认的OSPF网络类型取决于接口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封装
一般情况下,链路两端的OSPF接口网络类型必须一致,否则无法建立邻居关系

类型 解释 例子
P2P(点对点) 一段链路上只能连接两台网络设备的环境。 PPP链路,当接口采用PPP封装时,OSPF在该接口上采用的缺省网络类型为P2P
BMA(广播型) 一个允许多台设备接入的支持广播的环境 Ethernet(以太网),当接口采用Ethernet封装时,OSPF在该接口上采用的缺省网络类型为BMA
NBMA(非广播式多路访问) 一个允许多台网络设备接入且不支持广播的环境 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
P2MP(点到多点) 相当于将多条P2P链路的一端捆绑得到的网络
没有一种链路层协议会被缺省的认为是P2MP网络类型,该类型必须由其他网络类型手动更改,常用做法是将非全通性的NBMA改为点到多点的网络

5.DR与BDR

5.1 三种路由器身份

DR(指定路由器)、BDR(备份指定路由器)、DRother
只允许DR与BDR与其他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DRother之间不会建立全毗邻的邻接关系,双方停滞在2-way状态,BDR会监控DR状态,并在DR发生故障时接替其角色

5.2 选举规则

路由器DR优先级更高的接口成为该MA(多路访问网络)的DR,如果优先级相等(默认为1)则具有更高的OSPF Router-ID的路由器的接口被选举为DR,并且DR具有非抢占性

6.OSPF域与单区域

6.1 域(Domain)

一系列使用相同策略的连续OSPF网络设备所构成的网络
OSPF会在同一个区域中泛洪LSA,区域内路由器的LSDB同步

6.2 如果只有单区域产生的问题

LSDB越来越庞大,OSPF路由表规模变大,路由器资源消耗变多,设备性能下降,影响数据转发
基于庞大的LSDB进行路由计算变得困难
当拓扑变更时,LSA全域泛洪和全网SPF重计算带来巨大的负担

6.3 OSPF多区域

6.3.1区域的分类

骨干区域(area 0),除area 0外其他所有的区域都称为非骨干区域

6.3.2多区域互联原则

基于防止区域间环路的考虑,非骨干区域之间不能直接连接,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与骨干区域连接

6.4 路由器类型

类型 说明
区域内路由器(IR) 该类路由器的所有接口都属于同一个OSPF区域
区域间路由器(ABR) 该类路由器的接口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区域,但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
骨干路由器(BR) 该类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该类路由器与其他AS交换路由信息

6.5 Router ID 的选择顺序

优先从loopback地址中选择最大的IP地址作为设备的ID号如果没有配置loopback接口,则在接口地址中选取最大的IP地址作为设备的ID号

六、以太网交换基础

1、早期的以太网

建立在CSMA/CD机制上的广播型网络,冲突的产生是限制以太网性能的重要因素

1.1 交换机组网

交换机作为一种能隔绝冲突的二层网络设备,极大的提高了以太网的性能

2、CSMA/CD的工作原理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2.1 冲突域

连接在同一个介质上所有节点的集合

2.2 广播域

广播报文所能到达的整个访问范围成为二层广播域
全1MAC地址为广播地址

3、以太网帧

3.1 两个标准

Ethernet_II与IEEE802.3

3.2 Ethernet_II以太帧

DMAC:6字节,目的MAC地址,IPv4为6字节,该字段标识帧的接收者
SMAC:6字节,源MAC地址,IPv4为6个字节,该字段标识帧的发送者
Type:2字节,协议类型,
常见值
0x0800:ipv4
0x0806:ARP

3.3 IEEE802.3 LLC以太帧

DSAP:1字节,目的服务访问点,若后面的type为IP,则值为0x06
SSAP:1字节,源服务访问点,若后面的type为IP,则值为0x06
Ctrl:1字节,通常设为0x03,表示无连接服务的IEEE802.2无编号格式

4、MAC地址

IP地址根据网络的拓扑来分配,MAC地址是根据制造商来分配

4.1 MAC地址组成

48比特(6个字节)长,12位的16进制数字
OUI:厂商代码,由IEEE分配,24比特(3字节)剩余24比特由制造商分配

4.2 MAC地址类型

4.2.1单播MAC地址(第七个比特为0的MAC地址)

物理MAC地址,全球唯一,单播地址用来标识链路上的一个单一节点,可以作为目的MAC地址或源MAC地址

4.2.2广播MAC地址(全1的MAC地址,即FF-FF-FF-FF-FF-FF)

用来表示局域网上所有的终端设备
广播MAC地址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组播MAC地址
目的地址为广播MAC地址的帧发往链路上所有节点

4.2.3组播MAC地址(除广播地址外,第七位比特为1的MAC地址为组播MAC地址)

用来代表局域网上的一组终端
组播MAC地址用于标识链路上的一组节点
目的MAC地址为组播地址的帧发往一组节点
组播MAC地址不能作为源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

5、MAC地址表

MAC地址表记录了交换机学习到的其他设备的MAC与接口的对应关系,初始状态下交换机MAC地址表为空

5.1 三种帧的处理情况

5.1.1丢弃:

当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与交换机接收该帧的接口在MAC地址表中对应的MAC地址一样时,交换机会丢弃该帧

5.1.2点对点转发:

当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与交换机MAC地址表中任意一项吻合,且不是接收该帧的接口对应的MAC地址时,交换机会点对点转发该帧

5.1.3泛洪:

当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为单播地址且MAC地址表中没有该表项或目的MAC地址为广播MAC地址时,交换机会泛洪该帧,转发到除接收该帧的接口外的所有接口

5.2 MAC地址表项老化时间,华为S系列交换机的老化时间缺省为300秒

5.3 MAC地址表学习过程

  1. 交换机收到单播帧
  2. 查询MAC地址表
  3. 若有表项则转发,若无则泛洪到非接收接口
  4. 交换机将该帧的源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编号记录在MAC表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HCIA,#,HCIA-Datacom,网络,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