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呀,《清明上河图》姐妹俩竟有让宋徽宗脸红的本事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十期今天我们大家聊聊看似很熟悉又很陌生的名画

如果我说今天讲《清明上河图》,不少人肯定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嗨呀,你还能讲出花来不成?”对啊,大家都这么熟悉了,但今天,萃花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幅家喻户晓的传世名画还有个姊妹!咱们今天就从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出发,看看张择端笔下“俩姊妹”的特点!

《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在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画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遗世的唯一精品。他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让后世叹为观止的“超现代”都市生活,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幅画里数不清的人物和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长大以后,专家告诉我们:这幅看似热闹的民俗画,其实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比如画卷的高潮部分,船都快撞到桥了才知道放下桅杆。☟

桥上文武官争道掐架,桥上还占道经营!☟

过了桥,本该在送快递的员工和操练的士兵,居然都优哉游哉瘫作一团。☟

画卷里望火楼上面居然没有任何士兵把守☟

楼下的消防大队储水的木桶居然都被用来装酒☟

整体看下来,虽然是繁华的生活场景,却反映了管理失控,军事懈怠等等问题。

可能大家会好奇,难道这800多号人的画卷里,就没有一个能管事儿的?

对,没有!他们都去参加国家龙舟锦标赛了,这里就必须提到开头神秘的姊妹了,这个“孪生姊妹”叫做《西湖争标图》,它是披星戴月搞研究的专家,从《清明上河图》的跋文里发现的。

《清明上河图》跋文:“……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

“西湖”为北宋开封皇家御园金明池的别称,非杭州西湖。“争标”为北宋皇家每年三月三举办的龙舟夺标赛。

跋文提到这两幅画都是“神品”级别,可惜的是,《西湖争标图》已经丢失了。但根据跋文和文献里龙舟竞渡的介绍,故宫博物院馆员余辉发现了《龙舟夺标图》,这是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临摹《西湖争标图》的部分场景。

并且,其画工技巧最接近张择端原作。描绘的是清明节过后,宋徽宗带领群臣观看皇家龙舟比赛的宫俗。

《龙舟夺标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方便描述我们后面会将《清明上河图》称《清》,《龙舟夺标图》称《龙》。经研究发现,在构思和画面结构上,《清》和《龙》竟有许多对应关系:

上:《清明上河图》局部下:《龙舟夺标图》局部

《清》通过高楼及城墙,把画卷分为城内和城外,而《龙》则是通过岸和楼将画卷分为湖内和湖外,更让人瞠目的是,两者与画面都呈45度,两幅画视平线的高度也基本一致。

上:《清明上河图》局部下:《龙舟夺标图》局部

两幅画的高潮都与桥有关:《清》里船与桥差点相撞,好在化险为夷;《龙》则是几只龙舟队伍都在桥底下做最后冲刺,为了夺取标杆。

两幅画里都是正在进行的活动,所有的故事情节没有先后次序之分。

在大小上,《龙》与《清》的尺幅高度几乎一致。前者为25厘米,后者为25.2厘米。作为姊妹卷,高度必须一致,长度未必一致,不会差距太大。我们也能从现存的《龙》卷幅看出,它的建筑并不完整,很可能是经过裁剪的,原卷应远比现在的长。

《龙舟夺标图》

除此之外,这两幅画都隐藏着社会危机:《龙》里各种船只井井有条各行其道,水中驾着鳅鱼舟的士兵在巡查,桥上也有人维护秩序,这与《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问世事只顾享乐的宋徽宗总是看不到别人的曲谏,或者即使看到了,也要视而不见。

也有人推测,站在标杆附近观看竞渡的(红圈标出)的是宋徽宗,毕竟,在他站的这栋楼,也不是一般人都能上的。请擦亮眼镜放大图片找出宋徽宗!

《龙舟夺标图》宋徽宗

看到这,你可能觉得是很神奇,但又没办法完全被说服,毕竟,这么明显的区别在那摆着呢,《清》可是有颜色的,《龙》一看就是白描的,它们怎么能算姊妹卷呢?

上:《清明上河图》     下:《龙舟夺标图》

其实这里还隐藏着一个真相:《清明上河图》一开始就是白描卷。只不过到明穆宗隆庆皇帝手上时,他特别喜欢这幅画,命画师添加了颜色,改变了它原为墨笔的面貌。

并且,这两幅画都有着很明显的特色,兼工带写,构图都采用鸟瞰式全景法,完虐时下单反发烧友的广角镜头!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散点透视法”下的画面长而不乱,一气呵成。

不论是山水、人物还是建筑,错落有致,别有情趣。一切都得归功于张择端敏锐的洞察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这两幅画,一个描绘的是民俗,一个是宫俗,它们相得益彰,构建了北宋完整的生活画卷。当初它们被一同呈给宋徽宗时,他可能也会脸红吧。

看完萃花今日份的干货,大家可以优雅地给朋友出个对联了:

上联:《清明上河图》;
下联:《西湖争标图》;
横批:神品。不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艺萃”(vx号:yicuichina)

你可能感兴趣的:(嗨呀,《清明上河图》姐妹俩竟有让宋徽宗脸红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