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182天,我是来自山西朔州的苑九芬,今天读书内容是《爱和自由》第十三章自由与纪律和第十四章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的内容摘要。
自由与纪律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认知的自由。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
*在谈到纪律时,蒙特梭利强调说:“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是有兴趣的,孩子们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形成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有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所有的儿童,当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就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儿童跟成人不一样,我们把自由给成人,成人就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或者他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放纵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不从事这种智力活动,“懒散”多舒服呀!当然这是被扭曲的成人。但人生下来以后(他还没被扭曲呢),有一种自然法则,这种自然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钟会放弃这种发展,所以活动中的儿童是最正常的儿童。我们不能用一个从小就被迫在强制中长大,长成成人也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成人(我们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这样长大的)的观点来看待一个正常的儿童。
*在儿童那里,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纪律是快乐的纪律。
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顶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蒙特梭利说:“每个家长都会这么抗议和自我辩护。为什么人们都自称爱孩子,而孩子却在无爱中长大了?为什么生命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她说,这种相互的对立,一个是意识的,一个是潜意识的。“我们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悲痛,但却对无意识的错误没有知觉……”
*蒙特梭利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
*一个家不应该有太多的规则,有了几个基本的规则就足够了,儿童应该可以做他想做的事。
*爱儿童,能使儿童自立;爱儿童,能使儿童自尊;爱儿童,能使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精神。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
*为什么人的童年如此漫长?就是因为人类的童年包含了一个精神发展的过程。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用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一个在世俗、平庸中生存的成人,他的观念一定是平庸的,以此观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又如何会伟大杰出呢?除非这个人改变这种观念。
*人的成长靠什么呢?法律?道德?良心?不,都不是,依靠发自内心的爱。这是最可信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成人后,为什么有着如此大的心理问题?不提升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迫害我们的孩子。
*家长要学会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和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了解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并且为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家长的生命的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过他对待孩子的态度就能知道他的状态。人格状态越统一的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