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局的社区团购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社区团购在沉寂两年多后,又站在了互联网的风口上。

两年多前,从长沙兴起以兴盛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平台已上演过一轮团购大战,超200多个团购平台同时在长沙跑马圈地,但最终都被背靠长沙最大连锁便利品牌兴盛芙蓉的兴盛优选耗死在沙滩上。社区团购的第一轮风口也由此落下帷幕。而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公司入场。

巨头为何纷纷入局?

但是显然,社区团购的第二轮爆发已经来了。

疫情期间,全国封城封小区,各社区通过微信群统一订购生鲜和生活用品,并由特定人群直接配送到各家。这种由于疫情封闭而无奈产生的销售模式让互联网公司再次看到了解决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抢占下沉市场用户的巨大契机。

于是,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毫无消费市场背景的滴滴率先于今年6月推出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其CEO程维甚至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目标就是市场第一。在网约车流量见顶的情况下,橙心优选成为滴滴内部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即使没有零售消费市场背景,也要靠砸钱砸到第一。

就连门外汉滴滴的动作都如此之大,其他具有零售消费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就更不会客气了。

一月以后,美团推出美团优选;8月,拼多多上线多多买菜;腾讯投资兴盛优选、谊品生鲜等平台间接入局;阿里巴巴成立盒马优选事业部,依靠盒马鲜生流量及品牌迅速拓展地盘;就连消失许久的刘强东都再次出山,亲自带队社区团购。

继P2P、共享单车、外卖等风口后,互联网巨头们再次在社区团购领域开启“百团大战”。

社区团购为什么又火起来了?

根据犀牛数据的统计,截止目前共有85家公司获得投资。

相比于资本市场的态度,社区团购这场大风似乎是一夜之间刮起来的。而在它最初出现时,却被事实证明是一个“伪风口”。在互联网巨头尚未入局的那些年,在并不算大的长沙市场上经过激烈的刀光剑影,最终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有开山鼻祖兴盛优选而已。

随着这场大战落下帷幕,社区团购市场也逐渐趋于平静。虽然生鲜电商APP层出不穷,但社区团购的大风却再也没有刮起来。为何如今却在一夕之间爆发?

很显然,疫情爆发而不得已采取的微信团购只是一个导火索,社区团购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这场大风来得太快,人民日报也不禁发文评论,希望互联网巨头们不要只是拘泥于卖菜,而要将目光放到星辰大海。

于是,很多人开始批判,为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知道卖菜、送外卖,割消费者韭菜,而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却在积极地造火箭、造芯片,图长久之大计。

因为,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远来说,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盈利,互联网企业更是如此。

阿里巴巴的达摩院也在研究大数据、机器人,百度也一直致力于无人驾驶行业探索。只是除了诗和远方,他们更为看中的是眼前的苟且。

于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他们看到了社区团购这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由于疫情的刺激,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预计将达到720亿元的市场规模,到2022年甚至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没有人会不心动。

除此之外,在经历外卖、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大风口大战后,线上消费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无论是占据流量还是没有流量的互联网巨头都将目光转向了目标对象巨大的下沉市场。

而社区团购覆盖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将刚性消费需求巨大的社区老人和宝妈囊括在内,便有望拓展更多的消费需求。

显然,巨头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生鲜这一个品类,当市场环境趋于稳定时,配送品类必然进一步增加,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社区团购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至少从目前来看,社区团购仍处于多方对打的混乱阶段。

正如同外卖、网约车的风口刚出来那样,巨头们的惯用做法依然是通过巨额的资金投入以补贴的形式迅速抢占市场,就是烧钱。谁烧的钱多,谁就能笑到最后。

只有当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后,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头部的优化来逐步制定行业规则,达到行业稳定。

但与外卖和网约车不同的是,各平台在对接消费者的同时需要兼顾供应商和配送司机等多个方面。而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对于质量和时限要求极高,因此能够掌握供应链和配送系统,保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快速且质高,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同时,从二级市场也可以看到,虽然社区团购在爆发初期受到了短暂的追捧,但目前资本市场的情绪已趋于稳定。也许是尚未从长租公寓的暴雷中缓冲过来,也许是习惯了互联网的泡沫,毕竟互联网是最会画饼的行业了,大家都开始学会观望。

毕竟,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加入,还是得先烧一段时间的钱后局势才能逐渐明朗,而至于谁胜谁负,我们也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局的社区团购会是下一个风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