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记

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络图片

天下大一统,古今同此热。虽然现代人拥有了名为“空调”的降温良品,但是此物出门时又不能携带,况且吹空调时间太久容易生出“空调病”来,有时,还不如热点好。

中国古代虽然科技不够发达,但是多少也有一些可以抵御炎热的“法宝”——最常见的:竹夫人,扇子,冰块。冰块属于高级避暑设备,即便如李太白秦少游这等文人雅士也未必能够时常享用,更非寻常人家所能享受。

秦少游写过一首自然主义派的“纳凉”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少游是江南人,江南多水。夜幕降临,凉风乍起,水畔柳下自然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相对于秦少游的婉约式纳凉法,李太白则是颇具魏晋风度的豪放款了:“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洒脱不羁如王村人。

我出生的王村,属于豫北大平原地带,无水,亦无山。只有连绵起伏的大沙岗。古人言:靠什么吃什么。王村人深以为然。从前,在我小时候,大沙岗是王村人民夏夜纳凉避暑的好去处;后来,我长大了,王村人民又把大沙岗的沙子一卡车一卡车地变卖了。

大沙岗是我记忆中的乐土。

无数个月明星稀、热火缭乱的夏夜,王村人民在自家院子里吃过晚饭,丢下饭碗,甩一把汗水,抱着凉席枕头床单,扶老携幼,呼朋引伴,浩浩荡荡向村东的大沙岗进发。

大沙岗上的沙是质地细腻的黄沙,里面含着一些矿物质。白天的太阳光照耀下还会金光闪闪。我曾经拿着吸铁石去里面找过金子,想发点意外之财,结果只吸上来一层细碎的铁屑。

夜晚的月光下,沙岗并不会银光闪闪,而是像水波一样宁静。白昼的余温消逝之后,人躺在沙土上就仿佛卧于清凉的水波之上。不远处是飒飒生风的大杨树,身边的母亲正和要好的妇人窃窃话着家常,远处的父亲正和他的死党们边吸烟边“喷儿”着乡村版聊斋。头顶上皓月当空。不知不觉间,就会沉入黑而甜的梦乡。

小时候经常在沙岗上过夜,早上被露水惊醒,一睁眼,大人们早就下地干活去了,只剩下几个睡懒觉的小孩子。睡眼惺忪地爬起来,抱着睡具踉踉跄跄地回家去。

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睡到半夜,尿急,起来小解,然后摸到凉席倒头便睡。早上被大娘喊醒,发现自己竟然睡在三堂哥的凉席上。“睡错床”这件事后来被大娘他们取笑了好久。

夏日炎炎,夜间屋子里呆不住,除了刮风下雨的天气,整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几乎都要在室外度过。大多数时候会去大沙岗上纳凉,不去大沙岗的时候,就在院子里铺上凉席,一个挨一个地睡觉。有时候也会爬上厨房的平房顶,铺上凉席,一个挨一个地睡觉。没风的时候,母亲就在旁边为我们扇扇子。

有一年夏天带小哈回王村,夜里热,于是一大家人全都爬上房顶凉快。一字排开,躺了七八十来口人。夜空晴明,繁星密布,一条银河横穿其中。看得见北斗星和牵牛织女星。——这样的情景也是许多年不曾有了。

那天晚上后半夜突然起了大风,忽里哗啦的,一家人全被惊醒逃窜回屋里了。小哈耐不住热,哭喊着非要再回房顶上睡,于是只好抱了被子再次爬上房顶,在狂风呼啸里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夜。

想起杜子美的那句诗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虽然不合时宜,气势却是相当的。如果那夜的风再大上一二级,说不定我们也会如那屋顶上的茅草被卷上天去了。——纳个凉也得具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据不可靠途径传说,济南曾经名列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可见其夏天之热是声名远播的。好在它有个别名叫泉城。泉水之城。济南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句宣传语就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现在当然不是了。不过它的泉水之多确是事实。

济南的夏夜,屋子里闷热,你走出家门,到护城河去,到大明湖去,到趵突泉去,到五龙潭去,到曲水亭街去,到王府池子去,到任何一处有泉水的地方去,满眼都是和你一样寻找凉意的人。

雨水丰沛的年景,济南城的泉水也丰沛,趵突泉公园和五龙潭公园都可以看到“清泉石上流”的盛景,前来戏水消夏的大人孩子乌泱泱的像赶集。曲水亭街的曲水河畔坐满了喝茶纳凉的人们。王府池子里也扑满了雌的雄的浪里白条。

前几年护城河的大型游船刚刚通航,最后一班是夜里八点。从黑虎泉码头上船,沿河道往西经过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到达大明湖外湖,稍作停留,再出大明湖,向东驶回黑虎泉码头。行程虽不算太长,曲折回环的,在夜色里游一遭却也别有情趣。

朱自清写有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闻名遐迩,我也想写一篇《桨声灯影里的护城河》。只是护城河这名字不好,哪里都有护城河,即使你的护城河里流淌的全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地下泉水。大明湖倒是名头大,只是大明湖夜间是不允许划船游玩的。

护城河里的豪华观光游船后来也停航了。那一夜偶然的乘船游历便成了唯一的记忆。还记得游船沿河而过时,河道两边站满了趁着夜色下河游泳的人们。

彼时,河面上微风轻漾,船舱内有寥落的游人,他们都在随着船行微微摇晃,惬意得渐入迷离之境。

如此良宵,个中情怀,都付了流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纳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