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使命》(三)

每天不管多忙,能挤时间哪怕读《教师的使命》中的一篇文章,也感觉这天没白过,因为张老师总在这本书里给你失败的共鸣,让你觉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不是你一个人在做。

今晚读这书里面的《我对教学现场管理的思考》一文,读着读着不觉就笑出声来,感觉张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幽默,然后又在不知不觉中被开解,被提升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文质老师说“其实对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工作中有很多艰难又不被人重视的事情。比如我刚才说的,组织学生、组织班级。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组织50个人学习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做起来实在太难了”。看到这话,我就想起十多年前我带的那批学生。我那个班的孩子有不少真是不错,学起习来头脑灵活,可就是纪律太差了,上起课来特能说话,当然不上课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个下午,那是最后一节课了。上课铃声落下后,我站在了讲台上,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说话。全班六十多个孩子啊,呜呜呀呀噪声不停,我不能等他们说够了再上课。我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停下来,但是没实现。我又敲了敲黑板,有几个停止讲话做好了,但还有不少在说的。我又敲了敲桌子,可是仍有小部分孩子在说。最后我忍无可忍,喊了一句:“说吧,别上课了!”然后生气地走下讲台甩上教室门走了。我原本是想让他们知道我生气了,会守纪律,可是我到办公室转了一圈回来一听,他们根本就没受什么影响,还在说。我气得一脚踹开门,可是他们差不多连头都没回,还说!最后我直接气笑了。那帮学生太爱乱说话了,在他们面前 ,我常常觉得有挫败感。工作中,组织纪律,几乎不被人重视,但是有时确实就是太难了。

教学中,有时对实在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也会请他出去。可偏偏就会遇上格外犟的,偏不听你的。这时候,文质老师说会“拿出我父亲的办法”——只好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继续上课。现在读着文质老师讲的故事,看着文质老师对此类学生的不再理睬,语言的幽默让我忍俊不禁,可我在那样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生气,非得和学生较真,就算拖也要把他拖出去,坚决不能让他赢了,让我没尊严。毕竟,老师对学生的妥协,会让其他观望的学生效法,纪律会越来越不好。其实费劲把一个不像话的学生拽出去,也并没有赢了学生,老师面子上也并非好看。在这里,我完全相信文质老师引用的博耶的那句话:“当学生超过30个的时候,教师的注意力就从个人转向了对班级的控制。”这是真的。所以要组织好那么多孩子学习,确实太难了。

近些年来,种种原因造成的难管的孩子越来多,硬手段管理有时候真的就是让我们没有尊严。文质老师在《我对教学现场管理的思考》一文中说:“有时候你必须接受这种没有尊严的失败,才能够慢慢成长,这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如此,你才会想着怎么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课堂的组织方式,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改变你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毕竟课堂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感。所以说知识是需要经过情感加温的。如果没有经过情感的加温,知识是冰冷的,是没办法深入人心的。”悦纳自己的失败,败中求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想文质老师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文质老师在篇尾说:“作为一个教师,你就得不断地承受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你所构成的各种各样的打击、伤害和各种复杂的冲突,这样你才能真正成长。”

组织纪律,其实关乎到我们老师的很多方面。管纪律之难,就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砺,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增长智慧,获得专业的成长、生命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师的使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