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不仅对夫妻双方的感情造成一种伤害,更是会给年幼的孩子带来冲击。今天这一篇案例的主人公莎莎是一名小学生,具有矛盾型依恋人格,因父亲出轨导致家庭破裂,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心中被埋下了分裂的爱与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心理咨询师的脚步,莎莎心中的爱与恨是如何转化,又是怎样被疗愈的吧?
01
来访者情况:
父母离异心灵受创 母女前后求助心理咨询
莎莎,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父亲出轨,家庭战争打了两年,最终还是以离婚收尾。莎莎的性格从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次咨询是被妈妈带过来进行的。
离婚后莎莎的妈妈也经历了为期一年的心理咨询调整,和前夫的关系有所改善,也逐渐走出了阴影。
这时,妈妈突然意识到莎莎同样也经历了这件事,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会不会也产生了心理阴影呢?由于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带孩子来寻求帮助。
父母离异后,莎莎目前跟妈妈一起生活,每周爸爸来接她去玩一天,但因为之前夫妻关系不和,莎莎和爸爸有时能见到,有时见不到。
莎莎的社会功能正常,成绩也很不错,老师也很喜欢她。但妈妈觉得女儿性格有些古怪,虽然不会和同学闹矛盾,但没什么亲密的朋友,而且经常和她闹脾气、不听话,搞的妈妈既愤怒又无奈,有时候甚至会忍不住动手。但等情绪平复之后,妈妈又会感到自责和内疚,但又不知道怎样和女儿沟通相处,对她是又爱又恼。
妈妈生莎莎是顺产,但因为产后奶水不足,加上工作太忙没人带孩子,于是刚满一岁的莎莎早早就被送进了托儿所。
虽然小丽莎从小一直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但其实母女关系并不融洽,妈妈缺少带孩子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早期的分离也让莎莎形成了矛盾型依恋人格,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爱与恨、好与坏产生了分裂。
02
咨询师眼中的莎莎:
内心想要被爱填满,莎莎“捣乱”咨询师用爱包容
莎莎给咨询师的感受是她的内心很害怕“空”的感觉,和妈妈交流之后,妈妈也反映确实如此,莎莎总是用玩具把整个房间塞满,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迫不及待的买回家,即便家里的玩具已经堆成了小山,父母尝试了很多办法也一直没能改变他这个习惯。
莎莎的这种心理也表现在沙盘游戏中,她很喜欢沙盘游戏,咨询师和她说完游戏规则后,她立刻动手开始设置她心中的沙世界。她把沙盘摆的很满很满,满到沙具与沙具之间不留一点缝隙,就这样,还没有把她想放进去的东西全部放完。
前十次的沙盘都一直被莎莎塞得很满,之后才逐渐有了一些空间,不再那么拥挤和无序,面对有些她想放进去的东西,她开始学会延迟满足,并对自己说:“这个我下次要用来做xx世界。”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有一次,莎莎发现她非常喜爱的一个沙具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了,大发脾气,并且不再碰那个沙具,虽然这次咨询她还是完成了游戏,但是临走时故意把它的沙盘弄的一团糟。并且和妈妈说以后不想来了,沙盘不好玩,妈妈与咨询师沟通过后,还是继续带莎莎来了。
这一次,咨询师询问了莎莎不想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莎莎觉得咨询师知道那是她最喜欢的沙具,却没有替她保护好,她很失望很难过,所以才会生咨询师的气。
她故意弄乱沙盘,其实是对咨询师的一种报复行为,从而把她心中的恨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她的恨直接又强烈,在她的心中咨询师已经变成一个很坏让她恨的客体,这种报复在之后的三次咨询中依然存在。
但是,咨询师依然还是像之前一样对待她,并没有因此责备她或者冷落她,她才逐渐不再有这种报复行为。
但她会经常在心理咨询中问一些带有考验性质的问题,比如“你记得我之前玩过的那个xx世界吗?”、“我最喜欢的那个沙具在哪里?”当心理咨询师耐心回答她之后,她就会很开心,也安下心来继续玩游戏了。
咨询师解释这是莎莎担心咨询师会忘记她,因为她觉得如果咨询师把她忘了,她就不存在了,她很害怕,所以希望即便自己没来做咨询,也能一直被记得。这是早期分离儿童的一种典型心理表现。
03
心理调整过程:
6阶段整合矛盾型依恋人格莎莎心中的爱与恨
在逐渐了解莎莎的心理状况之后,沙盘变得更加深入,开始呈现出她心中对父母的情感。
第一阶段,喜欢爸爸,恨妈妈,和妈妈关系不好
莎莎开始觉得是因为妈妈脾气不好,经常跟爸爸吵架,他们才会离婚;觉得妈妈没留住爸爸,而且也不愿意做出改变,因此对妈妈产生了怨恨。
事实上平时妈妈对她更照顾,也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相比之下,爸爸几乎不管她。但是在莎莎看来,她还是更爱爸爸,却把恨给了妈妈。因此,在她年幼的内心里,爸爸就是好的,妈妈就是坏的。这种认知,导致她喜欢和妈妈对着干、不愿意听妈妈的话,无论妈妈做什么她都不满意。
第二阶段,对妈妈的恨逐渐消减,能认识到妈妈好的一面
莎莎逐渐认识到妈妈照顾她的不容易,也开始注意到妈妈的改变,比如:妈妈的脾气比以前好了一点、不会再打自己了、妈妈开始学习打扮自己等等。
莎莎手中的沙盘世界开始更多的围绕她和妈妈两个人的关系进行,爸爸的角色减少了,甚至不再出现。
第三阶段,开始更爱妈妈,但把更多的恨投射给了爸爸
莎莎开始觉得爸爸才是导致家庭分裂的始作俑者,觉得他不应该出轨,更不应该抛弃自己和妈妈,觉得爸爸是不可理喻的大恶人,并且在沙盘游戏中幻想爸爸出意外,甚至死去。
他把所有恨都投射在爸爸身上,在心理层面想杀死爸爸,但又会有内疚感,最后还是让爸爸“复活”了,这样的游戏主题持续了六次,现实中她也开始不愿意见到爸爸,不愿意接受爸爸的礼物,觉得爸爸这样做只是在讨好自己。
第四阶段,依然恨爸爸,但强烈程度下降了
对爸爸的爱又开始苏醒,但对爸爸的第三者充满了恨意,在沙盘游戏中多次用各种方式模拟将其杀死,手法也比较血腥和暴力。
即使这样,也无法化解他心中的恨意。在这之后的十次咨询中的沙盘游戏也一直围绕着这个主题,激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就连咨询师也觉得她可能无法放下心中的恨了,莎莎也确实被这种恨意淹没,甚至想通过毁掉自己的生活来进行报复。
妈妈反映她对爸爸的态度逐渐回暖,也开始愿意和爸爸出去玩、接受爸爸的礼物,但是莎莎却和咨询师说:这只是她对爸爸的“报复”,要花光他的钱。
但其实在莎莎的心中已经重燃对爸爸的爱了,虽然伴随着恨,这种恨让她不敢承认对爸爸的爱和需要,“他是大恶人,我才不会爱上这样的爸爸。”
反观莎莎和妈妈的关系变得更好了,对妈妈开始变得体贴和依赖,母女关系融洽了许多。
第五阶段,在沙盘中,逐渐意识到对第三者的恨在吞噬自己
莎莎开始意识到这种恨意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开始在沙盘游戏中把一些注意力分给学习和生活。
对第三者恨意占据咨询的时间也慢慢减少了,虽然她无法原谅第三者,但学会了承受部分恨,不让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第六阶段,在沙盘游戏中,开始学会认识自我
这个阶段莎莎的沙盘里面开始出现她自己,有时候是一个美好的、懂事的形象;有时候是一个不完美、糟糕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她不好的、让人讨厌的一部分,而另一个美好的形象则是她内在好的、讨人喜欢的另一部分。
04
总结:
历经50次咨询摆脱阴影 和父母关系更融洽
莎莎经过50次咨询已经摆脱了心理阴影,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她心中分裂的爱与恨不断的转移和化解,不仅让我们看到莎莎的成长与进步,也能看到她内心的爱与恨在逐渐整合。希望莎莎未来会越来越好,能够健康成长,和爸妈的关系更加融洽。
焦虑之音,爱您更懂您!让我们一起成长,解救我们的内在小孩。如果你有任何的不开心,欢迎后台私信我,我会都在,很乐意做你的树洞哦。